无央之界论坛

Boundless Space
现在的时间是 2023年 6月 5日 周一 9:49 pm

当前时区为 UTC + 8 小时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作者 内容
帖子发表于 : 2013年 6月 16日 周日 1:09 am 
离线
初来乍到

注册: 2009年 5月 14日 周四 4:01 pm
帖子: 7
虔心悲切遙呼上師祈請文

這篇廣為人知的上師祈請文,不論中譯或英譯均非常優美感人,令人動容。
  每每想及撰寫這些謙卑感人的祈請,竟是出自如此大成就者,就不禁為自己的不足與自大而汗顏。
  眾多上師不斷強調持誦祈請文的重要性,雖然如此,但由於人們的心是如此易生厭倦,所以我偶以中英文

交替持誦。
  篇末並附上宗薩仁波切講解的末段節錄,與您分享。


虔心悲切遙呼上師祈請文 (Crying to The Guru From Afar)
by 蔣貢康楚羅卓他耶 (Jamgon Kongtrul Lodro Thaye)

祈請
禮敬上師

上師鑒知我,具恩根本上師鑒知我!
Guru, think of me.
Kind root guru, think of me.

三世諸佛之自性 教證正法之根源
聖眾僧伽之主體 根本上師您鑒知
Essence of the buddhas of the three times,
Source of the holy dharma — what has been told and what has been experienced —
Master of the sangha, the noble assembly,
Root guru, think of me.

慈悲加持之鉅藏 二種成就之生處
事業所願悉賜予 根本上師您鑒知
Great treasure of blessings and compassion,
Source of the two siddhis,
Buddha activity that bestows whatever is desired,
Root guru, think of me.

上師無量光佛鑒知我 祈自離戲法身界垂顧
我等流轉輪迴惡業眾 得接引至大樂清淨土
Guru Amitabha,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realm of dharmakaya, simplicity.
Lead us of evil karma who wander in samsara.
To the pure land of great bliss.

上師觀音菩薩鑒知我 祈自淨光報身界垂顧
徹底平息六道之痛苦 拔濟三界輪迴出樊籠
Guru Avalokitesvara,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realm of sambhogakaya, luminosity.
Pacify completely the suffering of the six realms.
Shake us from the depths of the three realms of samsara.

上師蓮花生處鑒知我 祈自北瞻蓮光境垂顧
濁世失怙弱小之眾生 願以悲心迅亟為怙佑
Guru Padmakara,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lotus light of Camara.(1)
The wretched Tibetan people who are without refuge in this dark age,
Quickly protect with your compassion.

上師智海王母鑒知我 祈自大樂空行城垂顧
我等惡業眾出三有海 度脫至大解脫之境域
Guru Yeshe Tsogyal,(2)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celestial realm. The city of great bliss.
Help us who commit evil deeds to cross the ocean of samsara.
To the great city of liberation.

教藏傳承祖師鑒知我 祈自雙運智慧界垂顧
穿越自心迷妄之暗室 願令生起證悟之慧日
Gurus of the kama and terma lineages,(3)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wisdom realm of unity.
Break through the dark dungeon of my confused mind.
Make the sun of realization arise.

遍智無垢光尊鑒知我 祈從任運五光境垂顧
圓滿本淨密意之大力 願令達到四相之究竟
Omniscient Trime Oser,(4)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realm of the five spontaneous wisdom lights.
Help me to strengthen my primordially pure mind.
And master the four stages of ati yoga.(5)

無等至尊父子鑒知我 祈自兜率天眾中垂顧
具足空性慈悲之體性 願令自心生起菩提心
Incomparable Lord Atisa, father and son,(6)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amidst one hundred devas in Tusita.
Arouse in me bodhicitta,
The essence of emptiness and compassion.

勝成就三祖師鑒知我 祈自大樂金剛界垂顧
成就殊勝空樂大手印 願令覺悟心中妙法身
Three supreme siddhas — Marpa, Mila, and Gampopa —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vajra realm of great bliss.
May I attain the supreme siddhi of mahamudra, bliss and emptiness,
And awaken dharmakaya in my heart.

世自在噶瑪巴鑒知我 祈自調御眾生界垂顧
了知一切法非真如幻 願令外境心識顯三身
Karmapa, lord of the world,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space which tames all beings everywhere.
Help me to realize that all dharmas are insubstantial and illusory.
Make appearance and mind dawn as the three kayas.

噶舉四大八小鑒知我 祈從自相清淨土垂顧
淨除四位之迷妄幻惑 願令達到證悟之彼岸
Kagyus of the four great and eight lesser lineages,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land of sacred outlook.
Help me to clear away my confusion in the fourth moment
And perfect my experience and realization.

尊者薩迦五祖鑒知我 祈自輪涅無別界垂顧
圓融清淨見修行三者 願令步上殊勝秘密道
Five Sakya forefathers,(7) jetsuns,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realm of inseparable samsara and nirvana.
Help me to unite the completely pure view, meditation, and action
And walk upon the supreme secret path.

無等香巴噶舉鑒知我 祈自清淨之佛土垂顧
如理修習方便解脫法 願令獲致無學之雙運
Incomparable Shangpa Kagyu,(8)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completely pure buddha land.
Help me to learn properly the practice that liberates through skillful means
And attain the unity of nonlearning.

大成就者勝原鑒知我 祈自無為大悲界垂顧
成就證悟虛幻之禁行(9) 願令和合心氣得自在
Great siddha, Thangtong Gyalpo,(10)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realm of effortless compassion.
Help me to practice the yogic action of realizing insubstantiality.
Help me to master prana and mind.

唯一勝妙佛父鑒知我 祈自成勝事業界垂顧
傳承加持得入於心中 願令生起無方之緣起
Only father, Phadampa Sanggye,(11)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realm of accomplishing the highest action.
May the blessings of your lineage enter my heart.
And may auspicious coincidence arise in all directions.

唯一語燈佛母鑒知我 祈自智慧彼岸界垂顧
徹底斷除我執之驕魔 願令親見無我離戲諦
Only mother, Machik Lapkyi Dronma,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realm of Prajnaparamita.
Help me to uproot ego-fixation, the cause of pride,
And realize the truth of egolessness beyond conception.

遍智多波桑傑鑒知我 祈自完全淨妙界垂顧
得引一切氣止習中脈 願令證得無死金剛身
Omniscient enlightened one of Tolpo,(12)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realm endowed with all the supreme aspects.
Help me to still the shifting breaths in the central channel
And attain the immovable vajra body.

尊者救度怙主鑒知我 祈自三種使者界垂顧(13)
無礙步上金剛秘密道 願令成就空行之虹身
Jetsun Taranatha,(14)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realm of the three mudras.
May I tread the secret vajra path unhindered.
And attain the rainbow body in the celestial realm.

妙音悲智大力鑒知我 祈自二智智慧境垂顧(15)
覺醒無知心識之暗鈍 願令開展無上智慧相
Jamyang Khyentse Wangpo,(16)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wisdom realm of the two kinds of knowing.
Help me to remove the obscurations of my ignorance
And expand the vision of supreme knowledge.

淨光化身金剛鑒知我 祈自五色虹光界垂顧
淨除心氣明點之障垢 願令圓滿童子寶瓶身
Osel Trulpe Dorje,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realm of the five rainbow light rays.
Help me to cleanse the impurities of bindu, prana, and mind
And attain enlightenment of this youthful kaya in the vase.(17)

蓮華經密續洲鑒知我 祈自樂空不動境垂顧
佛與佛子之一切密意 願令弟子堪能悉領受
Padma Do Ngak Lingpa,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unchanging realm of bliss and emptiness.
Enable me to completely fulfill
All the intentions of the victorious ones and their sons.

語自在功德海鑒知我 祈自空智雙運界垂顧
摧破一切法相之執實 願令顯境皆堪能入道
Ngakwang Yonten Gyatso,(18)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realm of the union of space and wisdom.
May the habit of solidifying reality fall apart
And may I bring whatever occurs to the path.

佛子無邊智慧鑒知我 祈自慈悲之自性垂顧
了知眾生皆具恩父母 願令堪能發心修利他
Son of the victorious ones, Lodro Thaye,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your nature of maitri and compassion.
Enable me to realize that all beings are my kind parents
And wholeheartedly accomplish the benefit of others.

蓮華遊戲自在鑒知我 祈自大樂淨光界垂顧
度脫五毒轉化為五智 願令摧毀取捨二執著
Padma Kargyi Wangchuk,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realm of great bliss and luminosity.
Help me to liberate the five poisons into the five wisdoms.
And destroy my clinging to loss and gain.

二教永固卍洲鑒知我 祈自輪涅平等界垂顧
心續生起真實之虔敬 願令證悟解脫俱時增
Tennyi Yungtrung Lingpa,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realm in which samsara and nirvana are equal.
May natural devotion be born in my being.
May realization and liberation simultaneously increase.

具恩根本上師鑒知我 祈自頭頂大樂輪垂顧
親晤自明法身真面目 願令一生即能圓成佛
Kind root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from the top of my head, the place of great bliss.
May I meet my own mind, the face of dharmakaya
And attain buddhahood in one lifetime.

悲切呼求
嗟呼!
同我一般惡業有情眾 無始以來長轉輪迴中
尚需歷盡無邊之痛苦 剎那厭離亦未曾生起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生起甚深之出離
Alas!
Sentient beings like myself, evildoers with bad karma,
Have wandered in samsara from beginningless time.
Even now we experience endless suffering.
And yet not even an instant of remorse has occurred.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give rise to renunciation from my depths.

已得暇滿人生竟虛度 此生無義所作常散逸
懶於承擔大利解脫行 無異從財寶洲空手回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成就具義之人生
Although I have obtained a free and well-favored human birth,
I have wasted it in vain.
I am constantly distracted by the activities of this futile life.
Unable to accomplish the great objective of liberation and overcome by laziness.
I return empty-handed from a land of jewels.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d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fulfill the purpose of human birth.

人生在世無人能不死 如今一一陸續赴黃泉
我亦不免迅速將逝去 腐心卻做長久住世計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無暇故而減營計
There is no one on earth who will not die.
Even now, one after another they pass away.
I also will die very soon,
And yet like an idiot, I prepare to live for a long time.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curtail my worthless schemes.

心所愛悅親友紛離去 慳吝所集財物任人享
珍愛之身隨後亦捨棄 中陰神識無知轉輪迴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了悟一切皆枉然
I will become separated from my lovers and friends.
The wealth and food which I hoarded in miserliness will be enjoyed by others.
Even this body I hold so dear will be left behind.
My consciousness will wander in the unknown pardos of samsara.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realize the futility of life.

可怖無明暗鈍迎於前 熾盛凶猛業風逐於後
可憎閻羅使者扑又撻 難忍惡道之苦需歷嚐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度脫惡趣之深淵
The black darkness of fear escorts me along.
The fierce red wind of karma chases after me.
Yama's hideous messengers beat and hack me.
Thus, I experience the unbearable suffering of the lower realms.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free myself from the chasms of the lower realms.

已惡如山但於心中藏 他惡如芥竟毀謗宣傳
無啥功德卻自驕賢善 假行者名而只行非法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平息私心與驕慢
My faults are as large as a mountain, but I conceal them within me.
Others' faults are as minute as a sesame seed, but I proclaim and condemn them.
I boast about my virtues, though I don't even have a few.
I call myself a dharma practitioner and practice only nondharma.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subdue my selfishness and pride.

固有禍根我執魔住心 一切心念煩惱增長因
一切行為皆具不善果 於解脫道絲毫不趨進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斷除我執之根柢
I hide the demon of ego-fixation within, which will ruin me permanently.
All of my thoughts are the cause of perpetuating klesas.
All of my actions have unvirtuous results.
I have not even gone toward the path of liberation.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uproot my selfishness.

些許毀譽即生憂喜心 些許惡言即失忍辱甲
見無助者不生慈悲心 臨布施境卻為慳吝縛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心續得與法合一
Just a little praise or blame makes me happy or sad.
A mere harsh word causes me to lose my armor of patience.
Even when I see helpless ones, compassion does not arise.
When needy people come to me, I am tied up by a knot of miserliness.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my mind is mixed with the dharma.

無實輪迴卻執為有實 為衣食故捨究竟意樂
生活資具貪得而無厭 非真如幻之法欺自心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捨棄貪著此世心
I hold on dearly to futile samsara.
For the sake of food and clothing, I completely abandon permanent objectives.
Though I have everything I need, I constantly want more and more.
My mind is duped by insubstantial and illusory things.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am not attached to this life.

微細身心苦惱亦不忍 趨於惡趣仍頑強無懼
因果不爽歷歷而現前 不修善業徒增罪惡狀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生起信仰業力心
I cannot endure even the slightest physical or mental pain,
Yet I am so stubborn that I have no fear of falling into the lower realms.
Though I actually see unerring cause and effect,
Still I do not act virtuously, but perpetuate evil.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conviction in karma arises in me.

瞋敵愛親之心常生起 於取捨境迷惑似愚癡
如法行時昏沉而無力 非法行時聰明而機敏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摧伏煩惱與怨敵
I am hateful toward enemies and attached to friends.
I am stupefied in darkness as to what should be accepted and rejected.
When practicing the dharma, I fal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scursiveness, sloth, and sleep.
When acting against the dharma, I am clever and my senses are alert.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conquer my enemy, the klesas.

外表儼然清淨行者相 於自內心卻與法相違
如毒蛇般煩惱藏於心 遇緣即露行者之罪跡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自心能調伏自心
My outer appearance is that of an authentic dharma practitioner,
But inside, my mind is not mixed with the dharma.
Like a poisonous snake, the klesas are concealed within me.
When I encounter bad circumstances, my hidden faults as a bad practitioner are revealed.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can tame my own mind.

自身過惡自己不察知 持行者相行種種非法
煩惱不善之業常薰習 善心一再滋生一再斫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自己照見己過失
I don't realize my own bad faults.
I maintain the form of a practitioner while engaging in various nondharmic pursuits.
Because of the klesas, I am naturally accustomed to unvirtuous actions.
Again and again I give birth to a mind of virtue, but again and again it falls apart.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see my own faults.

逝者如斯死亡日益近 日復一日自心益頑強
依止上師虔誠次第減 兄弟仁愛悲憫逐漸薄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調伏自心之難馴
As each day passes, my death is nearer and nearer.
As each day passes, my being is harsher and harsher.
Though I attend my guru, my devotion becomes gradually obscured.
Love, affection, and sacred outlook toward my dharma companions grow smaller and smaller.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tame my stubborn nature.

雖已皈依發心與祈請 虔敬慈悲未自心底生
只依文字修法與行善 行持僵化無法深心信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所作皆趨入佛法
I've taken refuge, aroused bodhicitta, and made supplications,
But devotion and compassion are not born in the depths of my heart.
I give lip service to dharmic action and spiritual practice,
But they become routine and I'm not touched by them.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may be one with the dharma.

一切痛苦源於求己樂 經云以利他心而成佛
發殊勝心卻深藏私欲 利他附帶成就害他行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堪能自他相換行
All suffering comes from desiring happiness for oneself.
Although it is said that buddhahood is attained by considering the welfare of others,
I arouse supreme bodhicitta but secretly cherish selfishness.
Not only do I not benefit others, I casually cause them harm.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exchange myself for others.

上師即佛卻執為凡夫 開示深教恩德旋遺忘
若己所願不遂即退心 懷疑師行而為邪見蔽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增長虔敬勿退失
The guru is buddha in person, but I regard him as an ordinary man.
I forget his kindness in giving profound instructions.
When he doesn't do what I want, I lose heart.
His actions and behavior are clouded over by my doubts and disbelief.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unobscured devotion will increase.

自心即佛但不識本性 妄念即法身竟不了悟
任運即真性而難保任 自然即本性卻不相信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解脫自明自性地
My own mind is the Buddha, but I never realize this.
Discursive thoughts are dharmakaya, but I don't realize this.
This is the unfabricated, innate state, but I cannot keep to this.
Naturalness is things as they really are, but I have no conviction in this.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my mind will be spontaneously liberated.

死亡必來不堪心憶持 正法實益不堪如理修
業果真諦不如理取捨 念知必要不依而散逸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記取無散之正念
Death is certain to come, but I am unable to take this to heart.
The holy dharma truly benefits, but I am unable to practice it properly.
Karma and its result are certainly true, but I do not properly discriminate what to accept or

reject.
Mindfulness and awareness are certainly necessary, but not stabilizing them, I am swept away by

distractions.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maintain undistracted mindfulness.

前世惡業故生此濁世 往昔所作一切皆苦因
惡友皆為罪惡之覆影 信樂無義之言疏善行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堪能精進於佛法
Because of my former evil actions, I was born at the end of the dark age.
All that I have previously done has caused me suffering.
Because of evil friends, I am darkened by the shadow of evil deeds.
My dharma practice has been sidetracked by my meaningless chatter.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completely accomplish the holy dharma.

起初發心佛法別無他 末了果報輪迴惡道因
解脫果為不善霜所摧 我等過惡難馴毀終的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度至正法之彼岸
At first, I thought of nothing but the dharma,
But in the end, the results are evil existences and samsara.
The flower of freedom has been cut down by the frost of non-virtue!
People like me, the dregs of the world, ruin their own ultimate goals.
Guru, think of me; look upon me quickly with compas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will follow the holy dharma to completion.

生起甚深出離祈加持 無暇故減營謀祈加持
內心憶念死亡祈加持 生起業之信仰祈加持
修行道上無礙祈加持 修行堪能精進祈加持
惡緣取之入道祈加持 堪能對治自心祈加持
生起真實虔誠祈加持 親晤真理自性祈加持
覺醒心中自明祈加持 徹底斷除妄境祈加持
一生即能成佛祈加持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give birth to deep sadness.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my worthless schemes are curtailed.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take to heart the certainty of death.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conviction in karma arises in me.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the path is free from obstacles.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am able to exert myself in practice.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unfortunate circumstances are brought to the path.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continually apply my antidotes.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genuine devotion arises in me.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glimpse the natural state.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nsight is awakened in my heart.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uproot confusion.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I attain buddhahood in one lifetime.

至誠祈請尊貴上師寶 悲切呼求具恩之法王
自身不堪非尊無所依 師心我心合一無別祈加持
Precious guru, I supplicate you.
Kind lord of the dharma, I cry to you with longing.
I am an unworthy person who relies on no one but you.
Grant your blessings so that my mind mixes inseparably with yours.


* * * * * *

另外,宗薩欽哲仁波切亦曾講析過此祈請文,非常感人。
在此部份節錄。有時候我則會唸誦這幾句:

請瞭解我,就在此時,這個時刻,示現您的慈悲。
加持我,使我成就勝法。
加持我,賜予我加持力,使我頑強、堅毅,
無論發生任何事,我絕不放棄,賜予我如是加持力。

加持我,使我具有衷心的傷悲。
修行人不滿意此生,就某方面而言是件好事。我們應時刻意識到“我們在做什麼”。有了它,心就會趨近佛法

,尤其是修持佛法、追隨上師等等。
所以加持它,因而願我自內心深處,常持衷心的傷悲。

加持我使我不浪費時間,縮短計劃。
我們應擬定短期計劃,有如我們將於幾天內逝去,日子不多了。

加持我,使我銘記死亡。
我們常認為死亡是在一段期間過後才來臨。時時思索在數分鐘內我一定會死亡。並應向上師、本尊、勇父及空

行祈求,使我們能從心深處憶念死亡,而非口頭說說而已。

加持我,使我堅信業力法則。

加持我,使我的修行道無障難。
身心脆弱,所以受干擾時,錯在我,卻責怪對方。
寂天菩薩曾說:有人以杖鞭你,應責怪的是自己的身體太羸弱。

加持我,使我能精進修持。


加持我,能轉困境為道。

加持我,使我能屹立不搖的採用對治法。
加持我,使其發揮功效,使其有能力,
平時算了,但在緊要關頭,請使它具足力量,不要讓它平擺、失效、四處散落。請助它一臂之力。

加持我,使我能面見本性。

加持我,使我的本覺能自心甦醒。
加持我,使本來狀態、本覺或俱生智在心中覺醒。
康楚仁波切曾說智慧不是出於外,而是發於內。

加持我,使迷惘的經驗連根鏟除。



* * * * * *

註解:

北瞻蓮花境:指蓮師的鄔金淨土。
Camara is one of the two islands next to the southern continent of Jambudvipa. On this island,

Padmakara (Padmasambhava) is said to now reside in a palace on the Copper Colored Mountain.

智慧勝海:蓮師的佛母依喜措嘉。
Yeshe Tsogyal is one of the two chief consorts of Padmakara (Padmasambhava), the other being

Mandarava. She is the author of a biography of Padmasambhava (Padma thang yig).

「教藏」指的是教傳與巖藏兩種傳承,前者係由金剛總持所傳下之口授傳承,後者則為蓮華生大士巖藏法本與

教授之傳承。
The kama lineage is the unbroken oral tradition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from Vajradhara Buddha

to one's present root guru. The terma lineage consists of sacred objects and teachings that were

hidden by Padmakara and other teachers until the time was right for their unveiling. Then, they

would be discovered and promulgated by teachers known as tertons ("terma discoverers").

無垢光:指龍欽巴尊者。(昆千龍欽繞絳巴)
This is the name that was conferred on the famous Nyingma teacher, Longchen Rabjam (1308-1364),

by Padmakara in a vision.

four stages of ati yoga:These four stages (snang bzhi) are: revelation of dharmata, increasing

experience, maturation of insight, and exhausting dharmata.

至尊父子:阿底峽師徒。
Atisa's (982-1054) spiritual son here is Dromton (1004-1063), his main Tibetan disciple and the

founder of the Kadampa school.

薩迦五祖:These are five great and early teachers in the Sakya lineage. They are Kunga Nyingpo

(1092-1158). Sonam Tsemo (1142-1182), Trakpa Gyaltsen (1147-1216), Sakya Pandita (1182-1251),

and Phakpa (1235-1280)。

香巴噶舉:The Shangpa Kagyu is a sect of the Kagyu lineage founded by Barapa Gyaltsen Palzang

(1310-1391). However, it traces its origin back to Shang Khyungpo Naljorpa (990-1139?), a

follower of Pon who converted to Buddhism. He had many Indian gurus, one of them being Niguma,

Naropa's wife and disciple.

虛幻之禁行:指瑜珈士的修行法。

勝原指湯東嘉波,為觀音法之大成就者,亦是鐵索吊橋之祖師。
Thangtong Gyalpo (1385-1464) is famed throughout Tibet as a great siddha and builder of iron

bridges.

唯一勝妙佛父:印度大成就者,施身法的祖師帕當巴桑傑。
唯一勝妙佛母:瑪吉拉準媽,據傳是般若智慧佛母的化身。她是帕當巴桑傑的大弟子,亦是施身法之大成就祖

師。
Phadampa Sanggye (died 1117) is a South Indian teacher who brought the practices of shije

(pacifying) and cho (cutting) to Tibet. His main disciple and consort was the Tibetan woman,

Machik Lapkyi Dronma (1055-1149) who spread the lineage of the cho teaching in Tibet.

Tolpopa Sherap Gyaltsen (1292-1361) is the founder of the Jonangpa school which mainly

emphasized the Kalacakra-trana and the teaching of tathagatagarbha. The shen tong (gzhan stongs,

empty of other) view of madhyamika that the Jonangpa evolved was quite controversial among the

mainstream adherents of the rang tong (rang stong, empty of self) view; however, this shen tong

view was a powerful principle for the Rime thought in general and in particular for Jamgon

Kongtrul.

三種使者為三無上瑜珈之秘密手印。

救度怙主:達拉那他,覺囊派重要祖師,時輪密續的重要作者之一。
Taranatha (born 1575)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teachers of the Jonangpa school, having written

a well-known history of Buddhism in India as well as several important texts on the Kalacakra.

二智指的兩種佛智,即如所有智—— 了知一切之實相,與盡所有智—— 了知一切之表相所顯。

妙音悲智大力即蔣揚欽哲汪波——第一世蔣揚欽哲仁波切。他與蔣貢康楚羅卓他耶同為十九世紀西藏利美無分

別教派運動的領導者。
Jamyang Khyentse Wangpo (1820-1892) is one of the leaders of the nineteenth-century Rime

movement in Tibet. He was the root guru of Jamgon Kougtrul Lodro Thaye. Osel Trulpe Dorje(淨光化

身金剛) and Padma Do Njak Lingpa(蓮花經密續洲) are the name given to him form a prophecy of

Thangtong Gyalpo (see following two stanzas.)

This image is used in ati teachings to describe the nature of primordial enlightenment. The

youthful kaya is enlightenment which is always present. The vase contains all dharmas and gives

rise to all phenomena.

蔣貢康楚羅卓他耶:The next four names all belong to the author of this text Jamgon Kougtrul

Lodro Thaye. The first name he received when he took the vinaya vows(Ngakwang Yonten Gyatso,語

自在功德海), the second when he took the bodhisattva vow (Lodro Thaye,無邊智慧), and the third

when he received abhiseka — formally becoming a student of the vajrayana(Padma Kargyi Wangchuk

,蓮花遊戲自在). The last name was given to him when he was formally recognized as a terton, a

discoverer of terma (Tennyi Yungtrung Lingpa,二教永固卍州). The reason Jamgon Kongtrul includes

himself in the guru supplication is that he composed this text for his disciple's practice at

their request.



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
作者:一世蒋贡康楚罗卓他耶
南无咕噜贝 礼敬上师!
(《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在各教派中均颇富盛名。而欲求加持之钥,应以出离心虔诚恭敬地吁请, 而非

仅出于口头或文字而已;应从内心中、骨髓深处生起。坚信‘除上师而外,已无其他更殊胜之佛矣!’以悦取

之声调唱诵。)
  喇嘛 千诺
  祈请上师鉴知我!具恩根本上师鉴知我!
  三世诸佛之自性,教证正法之根源,
圣众僧伽之主体。根本上师您鉴知!
  慈悲加持之巨藏,二种成就之生处,
事业所愿悉赐予。根本上师您鉴知!
  上师无量光佛鉴知我!祈自离戏法身界垂顾。
我等流转轮回恶业众,得接引至大乐清净土。
上师观音菩萨鉴知我!祈自净光报身界垂顾。
彻底平息六道之痛苦,拔济三界轮回出樊笼。
上师莲华生处鉴知我!祈自北瞻莲光境垂顾。
浊世失怙弱小之众生,愿以悲心迅亟为怙佑。
   师智慧胜海鉴知我!(注:依喜措嘉)祈自大乐空行城垂顾,
我等恶业众出三有海,度脱至大解脱之境域。
教藏传承祖师鉴知我!祈自双运智慧界垂顾。
穿越自心迷妄之暗室,愿令生起证悟之慧日。
 遍智无垢光尊鉴知我!(注:龙钦巴)祈从任运五光境垂顾。
圆满本净密意之大力,愿令达到四相之究竟。
  
无等至尊父子鉴知我!(注:阿底峡师徒)祈自兜率天众中垂顾。
具足空性慈悲之体性,愿令自心生起菩提心。
 胜成就三祖师鉴知我!(注:玛尔巴、密勒日巴、冈波巴)
祈自大乐金刚界垂顾。成就殊胜空乐大手印,
愿令觉悟心中妙法身。
世自在噶玛巴鉴知我!祈自调御众生界垂顾。
了知一切法非真如幻,愿令外境心识显三身。
噶居四大八小鉴知我!祈从自相清净土垂顾。
净除四位之迷妄幻惑,愿令达到证悟之彼岸。
尊者萨迦五祖鉴知我!祈自轮涅无别界垂顾。
圆融清净见修行三者,愿令步上殊胜秘密道。
无等香巴噶居鉴知我!祈自清净之佛土垂顾。
如理修习方便解脱法,愿令获致无学之双运。
 大成就者胜原鉴知我!(注:汤东佳波)祈自无为大悲界垂顾。
成就证悟虚幻之禁行,愿令和合心气得自在。
 唯一胜妙佛父鉴知我!(注:帕当巴桑杰)祈自成胜事业界垂顾。
传承加持得入于心中,愿令生起无方之缘起。
 唯一语灯佛母鉴知我!(注:玛基拉尊玛)祈自智慧彼岸界垂顾。
彻底断除我执之骄魔。愿令亲见无我离戏谛。
遍智多波桑杰鉴知我!祈自完全净妙界垂顾。
得引一切气止息中脉,愿令证得无死金刚身。
 尊者救度怙主鉴知我!(注:达拉那塔)祈自三种使者界垂顾。
无碍步上金刚秘密道,愿令成就空行之虹身。
 妙音悲智大力鉴知我!(注:蒋扬钦哲旺波)
祈自二智智慧境垂顾。觉醒无知心识之闇钝,
愿令开展无上智慧相。
 净光化身金刚鉴知我!(注:蒋扬钦哲旺波)
祈自五色虹光界垂顾。净除心气明点之障垢,
愿令圆满童子宝瓶身。
 二教永固卍洲鉴知我!(注:蒋扬钦哲旺波)
祈自乐空不动境垂顾。佛与佛子之一切密意,
愿令弟子堪能悉领受。
 语自在功德海鉴知我!(注:蒋贡康楚罗卓他耶)
祈自空智双运界垂顾。摧破一切法相之执实,
愿令显境皆堪能入道。
佛子无边智慧鉴知我!(注:蒋贡康楚罗卓他耶)
祈自慈悲之自性垂顾。了知众生皆具恩父母,
愿令堪能发心修利他。
莲华游戏自在鉴知我!(注:蒋贡康楚罗卓他耶)
祈自大乐净光界垂顾。度脱五毒转化为五智,
愿令摧毁取舍二执着。
二教永固卍洲鉴知我!(注:蒋贡康楚罗卓他耶)
祈自轮涅平等界垂顾。心续生起真实之虔敬,
愿令证悟解脱具时增。
具恩根本上师鉴知我!祈自头顶大乐轮垂顾。
亲晤自明法身真面目,愿令一生即能圆成佛。
 (呼求) 嗟呼!
同我一般恶业有情众,无始以来长转轮回中。
尚需历尽无边之痛苦,刹那厌离亦未曾生起。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生起甚深之出离。
已得暇满人生竟虚度,此生无义所作常散逸。
懒于承担大利解脱行,无异从财宝洲空手回。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成就具义之人生。
人生在世无人能不死,如今一一陆续赴黄泉,
我亦不免迅速将逝去,此腐心却长久住世计。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无暇故而减营计。
心所爱悦亲友纷离去,悭吝所集财物任人享。
珍爱之身随后亦舍弃,中阴神识无知转轮回。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了悟一切皆枉然。
可怖无明暗钝迎于前,炽盛凶猛业风逐于后,
可憎阎罗使者扑又挞,难忍恶道之苦需历尝。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度脱恶趣之深渊。
己恶如山但于心中藏,他恶如芥竟毁谤宣扬。
无啥功德却自骄贤善,假行者名而只行非法。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平息私心与骄慢。
固有祸根我执魔住心,一切心念烦恼增长因,
一切行为皆具不善果,于解脱道丝毫不趋进。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断除我执之根柢。
些许毁誉即生忧喜心,些许恶言即失忍辱甲,
见无助者不生慈悲心,临布施境却为悭吝缚。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心续得与法合一。
无实轮回却执为有实,为衣食故舍究竟意乐,
生活资具贪得而无厌,非真如幻之法欺自心。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舍弃贪着此世心。
微细身心苦恼亦不忍,趋于恶趣仍顽强无惧。
因果不爽历历而现前,不修善业徒增罪恶状。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生起信仰业力心。
嗔敌爱亲之心常生起,于取舍境迷惑似愚痴。
如法行时击沈而无力,非法行时聪明而机敏。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摧伏烦恼与怨敌。
外表俨然清净行者相,于内自心却与法相违。
如毒蛇般烦恼藏于心,遇缘即露行者之罪迹。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自己能调伏自心。
自身过恶自己不察知,持行者相行种种非法。
烦恼不善之业常薰习,善心一再滋生一再斫。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自己照见己过失。
逝者如斯死亡日益近,日复一日自心益顽强。
依止上师虔敬次第减,兄弟仁爱悲悯逐渐薄。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调伏自心之难驯。
虽已皈依发心与祈请。虔敬慈悲未自心底生。
只依文字修法与行善,行持僵化无法深心信。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所作皆趋入佛法。
一切痛苦源于求己乐,经云以利他心而成佛,
发殊胜心却深藏私欲,利他附带成就害他行。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堪能自他相换行。
上师即佛却执为凡夫,开示深教恩德旋遗忘,
若己所愿不遂即退心,怀疑师行而为邪见蔽。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增长虔敬勿退失。
自心即佛但不识本性,妄念即法身竟不了悟,
任运即真性而难保任,自然即本性却不相信。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解脱自明自性地。
死亡必来不堪心忆持,正法实益不堪如理修,
业果真谛不如理取舍,念佑必要不依而散逸。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记取无散之正念。
前世恶业故生此浊世,往昔所作一切皆苦因,
恶友皆为罪恶之覆影,信乐无义之言疏善行。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堪能精进于佛法。
起初发心佛法别无它,未了果报轮回恶道因,
解脱果为不善霜所摧,我等过恶难驯毁终的。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顾!加持度至正法之彼岸。
生起甚深出离祈加持。无暇故减营谋祈加持。
内心忆念死亡祈加持。生起业之信仰祈加持。
修行道上无碍祈加持。修行堪能精进祈加持。
恶缘取之入道祈加持。堪能对治自心祈加持。
生起真实虔敬祈加持。亲晤真理自性祈加持。
觉醒心中自明祈加持。彻底断除妄境祈加持。
一生即能成佛祈加持。至诚祈请尊贵上师宝,
悲切呼求具恩之法王,自身不堪非尊无所依,
 师心我心合一无别祈加持。
 「遥呼上师」祈请文
(2000年四五月间,宗萨钦哲仁波切在金刚持寺带领龙钦心髓加行闭关,临飞往旧金山短暂访问前,给予闭关

者下述忠告。)
现在我要探讨蒋贡康楚仁波切所著「遥呼上师」祈请文末段注释。我认为不但此时,于整个佛法修持中都非常

重要。这些祈祷文非常短。各位无须撰写一字一句,只需想和有如面对上师、本尊、勇士、空行、诸佛菩萨说

话般即可。现实上,你们确定可以和他们对谈。
依照蒋贡康楚仁波切的说法,在上师瑜珈的结行部分念诵此段祈请文是非常殊胜。我也常常持诵,对我有些助

益。“请了解我,就在此时,这个时刻,示现您的慈悲”Lama khyenno tukjey du zik damcho taru chinpar

jingyi lob,“加持我,使我成就胜法”。
一方面,修持佛法或精神道,如大圆满法,可以是非常简单;如果你具足功德、有虔诚心、上师的慈悲伴随、

与上师有业缘,它是非常非常的简单。另一方面,佛法修持可能会非常迂回、非常无聊、消耗时间,令人畏惧

或未受鼓舞,因而丧失动力。能修持一天或两天、一星期或两星期,一个月或两个月,都是好事。要持续到死

亡,真正发愿…,要一而再、精进再精进来改善对法的热诚,殊为不简单。
最重要的原由是对法不够了解,无法看出它的吸引力。例如,在发现一块绿松石为宝玉前,没有人会要拿他来

加工,可是一旦知道它是美玉,即会加以琢磨。我们听闻过法是如何的珍贵,但由于我们修法不足,无法看出

应该看到的,法的价值、美丽、吸引力、丰盛与富裕。因此修法的渴望与热诚,就弱了些。
此外,雪上加霜的是,数世累积的业债、烦恼又从旁侵袭。一方面,不了解修持佛法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受到

过去业债的侵逼,两者交相攻击。此乃“damcho taru chinpar jingyi lob”之意。加持我,赐予我加持力,

使我顽强、坚毅,无论发生任何事,我绝不放弃,赐予我如是加持力。
我们在献曼达时,应如是祈求,而皈依时更该如是祈求。例如: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会坚持、我不会

退转等等。发菩提心时,更应如此。我们最大的问题只因没有好梦,即丧失对法的热诚。无论我们修持多久,

只因未曾有好梦、或身体无任何好的觉受、或感官的愉悦等等因素,使我们丧失对法的热诚。真是有这样的事

发生。
我们必须铭记在心,我们曾受过菩萨戒。寂天菩萨曾说:身为菩萨,对众生即有责任。我们都知道,基本上我

们修行,不是为了自己的解脱;理论上也许我了解,但事实上常常忘了这回事。譬如我修法,我不为自己而修

;你也不是为你而修,而是为了所有众生。你是否开悟,谁理你?为何我们要在乎?我们应有如是的态度。
走在修行道上,我们有机会和各种怪异的、邋遢的、丑陋的、令人恼怒的人相处(多数的我们甚至因未作好梦

早已弃离佛法而去,不会遭逢此机会)。想象一下,我们一一的面对他们。诚如寂天菩萨所说,你必须花时间

和精力在这些人身上。我的意思是,你理应使这些人解脱。因此毅力和坚强是非常重要。
蒋贡康楚仁波切多么不可思议,简单数语即能诠释无量涵义。Kyoshey tingney kyewar jingyi lob. “加持

我,使我具有衷心的伤悲”。却杰创巴仁波切会这么翻译。具几分伤悲是有必要的。与你们各别会谈时,多数

人会提到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不晓得你们是否注意到)多数时候我不会刻意要解决这些问题,修行人,不

满意此生,就某方面而言是件好事。此生,称为世俗生活的,是不可取的不是吗?我们应常有'我们在作什么'

的意识。为何要起床、吃早餐、上班、赚钱、也许打十五分钟的盹、然后回去工作、再上床睡觉,第二天也是

如此。五天后,称为周末的日子来临,如未去海边、野餐,就去佛法中心。我们为何要作这些事呢?这类的伤

感是我们应有的。它不是疑难问题。这有点像吃饭或喝汤时所用的盘子,盘子有翘起的边缘,使汤或饭不致于

溢出。衷心的伤悲类似翘起的边缘,不能弃舍。有了它,心就会趋近佛法,尤其是修持佛法、追随上师等等。

所以任持它,因而愿我自内心深处,常持衷心的伤悲。
但这不是说在佛道上,我们要采取逃避方式。你不能,你不可以!你要过活、付帐单,即使是佛法中心,在现

代也有帐单要付。有时我会为西方社会,没有佛法文化而对这一代,你们这些家伙感到难过。现今西藏和不丹

还保有这些文化。在不丹,修行者所需的仅是一个手鼓、一只铃和一个大腿骨作成的号。只要摇着铃到村里绕

一圈,就会有人供养吃的。然而这种传统也在消失中。同时我们贪婪的心也不允许我们过那种有一餐没一餐,

不舒适的乞讨生活。因此衷心不意谓必需拋弃一切。但具足衷心的伤悲,我认为非常重要。
接下来是longmey lona tungwar jingyi lob,“加持我使我不浪费时间、缩短计划”。这样的翻译难以打动

人心,longmey藏文意思是当你非常忙碌时,时间会不够用。因为没有时间,所以只作短程规划。例如,当你

只有两天可活时,你根本不必作计划。为什么要呢?na 是尾状物或鼻翼,这里指的是尾部。我们常会有'明天

我要去雪梨,明年再修法,五年后我会盖个闭关小屋'等诸如此类的未竟事。尾巴实在有够长。看看我们,当

然包括我在内,我们目前都在坡上正往下走。我认为多数的我们都已登顶,作计划时都应比以往更为短程。我

们应该想还有三十年可活,可是多数人作计划时,好象还可以活一千年似的。我们应该只拟定短期计划,有如

我们将于几天内逝去,日子不多了。
下一句是chiwa nyingney drenpar jingyi lob “加持我,使我铭记死亡。”我们多不会自心深处思考死亡。

我们认为死亡是在一段期间过后才来临;譬如说十天后。这还算好。当我在不丹闭关时曾禅修死亡,它确实有

帮助。我是否提过,当我在Paro时,我决定十四天内只作死亡禅修,我的作法是数分钟内我一定会死亡。我看

着我的表,如果是在九点十分,我会想:九点十一分时,我还能瞧见我的手吗!即使这样进展也不大,我们还

应向上师、本尊、勇父及空行祈求,使我们能从心深处忆念死亡,而不是嘴里说说而已。
Lleyla yichey keyewar jingyi lob。又是很重要的一句话,“加持我,使我坚信业力法则。”这个主题我们

已讨论过很多次,对于因果业力,我们并未完全信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会有意识、无意识的作出非必要的

善行。这也是为何我们不热衷献曼达,那是因为我们对所谓的业力不是真正相信。Lamla barchey meypar

jingyi lob。“加持我,使我的修行道无障难。”由于我们的习性、自身的不安全感、着重八种世俗法的舒适

和愉悦,我们的修行道满布荆棘。身心脆弱,所以受干扰时,错在我,却责怪对方。寂天菩萨曾说:有人以杖

鞭你,应责备的是自己的身体太羸弱。各位知道,我们有太多的障难,由其是闭关时。即使目前这个关不算大

关,但也足够成为一个闭关模式。它已足够认真、有意义。处于闭关中,障难常会成熟现起。因此往后的十二

天,我们应小心翼翼,因为每项事件都在突显、成就,都是你的障难。即使像隔邻同参放屁的小事,都会令你

恼怒十二天。所以不要演变成那样。
还有Drnbla tsondru nupar jingyi lob。“加持我,使我能精进修持”Kyenngen lamdu longwar jingyi lob

“加持我,能转困境为道。”再举隔壁同参放屁为例,或是某人打膈,或是小小的一件事,如笔掉落地等荒谬

理由;也或许是不好的消息,如接到父亲死亡的电报。佛法修行者应有能力转此为道,或接受其为一种挑战。

挑战是个不错的字眼。这个能力,是我们应该追寻的,是我们应从莲师处获取的。
再来是Nyenpo rangtsuk tubpar jingyi lob。“加持我,使我能屹立不摇的采用对治法。” 不!不!这样翻

不太好,“加持我,使我从上师处获得的慈悲、忍辱、净观、虔诚心、咒语、手印、禅定、三摩地等等这些应

属防御系统的对治法。…加持我,上师,当时机来临时,这些攻击或防御系统或对治法门都能发挥作用”。例

如当有人激怒你时,你失控了,没有悲心、没有爱心、不能容忍别人、甚而忘了忍耐。这是因为对治法没有运

作失效了。因此这是我们所要求的。加持我,使其发挥功效,使其有能力,平时算了,但在紧要关头,请使它

具足力量,不要让它平摆、失效、四处散落。请助它一臂之力。
Chomin mogu kyewar jingyi lob。“加持我,使我能具纯正虔诚心。”目前我们只有创造的、捏造的虔诚心

。这我们以前已谈过。下一句neyluk rangzhai jalwar jingyi lob。“加持我,使我能面见本性。”目前我

们的心在此,所有的境界在彼,心到彼时,我们也只能说彼,无法内省。因此加持我,使我能面见心的本来状

态。“加持我,使我的本觉能自心苏醒”。Rang-rig nying-u seypar jingyi lob。“加持我,使本来状态、

本觉或俱生智在心中觉醒”。康楚仁波切曾说智慧不是出于外,而是发于内。Trulnang zhitsa chopar

jingyi lob。“加持我,使迷惘的经验连根铲除。”我们所见所作的每件事都是迷惘的经验。还记得我说过的

帕楚仁波切的故事吗?(他问他的学生纽修浪托)“你看到星星吗?你听到狗吠吗?”当下这位学生的终生经

验崩溃了,他跳脱了这一生,这个经验。这是各位所需的。
最后Tsechik sangye drubpar jingyi lob。“加持我,使我能于一生中成佛''加持我,使我能于此生中开悟'

这是各位所应该祈求的。




虔心向伟大上师众之无派别祈请赞文

第一世蒋扬钦哲汪波 撰 三根本总集莲花生大士尊,学者悉瓦措,法王赤松德赞 努倩桑杰及良敦尼玛伟,教

传伏藏五尊宝前我祈请 贡噶宁波即为真实金刚持,索南则莫以及札巴嘉晨尊 萨迦班倩与帕巴仁波切尊,五圣

主尊前我祈请 圣喜金刚玛尔巴却基罗住,密勒日巴以及
第一世蒋扬钦哲汪波 撰
  
   三根本总集莲花生大士尊,学者悉瓦措,法王赤松德赞
   努倩桑杰及良敦尼玛伟,教传伏藏五尊宝前我祈请
  
   贡噶宁波即为真实金刚持,索南则莫以及札巴嘉晨尊
   萨迦班倩与帕巴仁波切尊,五圣主尊前我祈请
  
   圣喜金刚玛尔巴却基罗住,密勒日巴以及冈波巴大师
   杜松虔巴连同帕莫竹巴,至尊噶举上师前我祈请
  
   尊荣阿底峡即是阿弥陀佛,加威窘涅以及迁昂初听巴
   林迁沙连同修努嘉辰圣尊,噶当派五祖师前我祈请
  
   怙主宗喀巴大师圣法轮尊,嘉察却杰以及开竹给列巴
   给顿竹巴连同班倩却基嘉,慈悲怙主父子尊前我祈请
  
   经由祈请与圣加持力,祈愿吾众长寿无病苦
   依法持戒圣众常护照,我等迅速得获胜证悟
   持法德师长寿住百劫,上师事业广扬遍十方
   僧团增长修学俱展扬,祈愿吉祥顺遂遍三界
  
  (经由梦中一些境相之启发,以及对佛陀圣法教之无别虔敬心,贾札曼珠郭夏(即:蒋扬钦哲汪波)撰此


  
   宁玛派
  
   莲花生大士:将佛法传入西藏之伟大上师
   悉瓦措:寂护大师
   赤松德赞:西藏国王,引进佛法并兴盛于西藏
   努倩桑杰:莲师著名二十五位弟子之一
   良敦尼玛伟:莲师主要弟子之一,大伏藏师
  
   萨迦派
  
   贡噶宁波:萨迦派祖师,结集数百经续、口诀心法成为该传承之主要法教
   索南则莫:贡噶宁波之法嗣,为萨迦派祖师之一
   札巴嘉晨:萨迦派第五位法王
   萨迦班倩:第六位法王,将萨迦法教传到中国与蒙古
   帕巴仁波切:即“贡措加帕巴”,萨迦班倩之侄辈,亦将萨迦法教传到中国与蒙古
  
   噶举派
  
   玛尔巴:西藏大译师,噶举传承祖师,密勒日巴之根本上师,“却基罗住”为其法号
   密勒日巴:西藏最著名之苦行瑜伽士,噶举传承祖师
   冈波巴:密勒日巴大师主要弟子之一,著有《解脱庄严宝论》,为世人广知广读
   杜松虔巴:第一世大宝法王
   帕莫竹巴:四大八小噶举传承中,八小派别之创立祖师
  
   噶当派
  
   阿底峡:噶当派祖师,其著作《菩提道炬论》,受各传承行者所广传研读
   加威窘涅:即“仲敦巴”,阿底峡大师之主要弟子
   迁昂初听巴、林迁沙、修努嘉辰:三位皆为仲敦巴之主要弟子
   林迁沙:噶当派传承祖师
   修努嘉辰:噶当派传承祖师
  
   格鲁派
  
   宗喀巴:格鲁派之创立祖师
   嘉察却杰:继宗喀巴后,第一位传承持有者
   开竹给列巴:第三位传承持有者
   给顿竹巴:第一世嘉瓦喇嘛
   班倩却基嘉:第四世班禅喇嘛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教授《遥呼上师祈请文》(一)


教授: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邬金钦列多杰
内容:《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开示
时间:2004年11月26—27日
地点:印度 瓦拉那西 智慧金刚大学
翻译:Serje Tsawa
转自:大宝法王官方网站
转载校对:玛吉拉姆

  此教授为法王噶玛巴应鹿野苑噶举护持委员会主席、堪布梭南康参的祈请,于2004年噶玛辩经大法会中,

对来自噶举传承的各大佛学院之学僧的开示。

       《遥呼上师祈请文》教授缘起

  今天在此,是受到鹿野苑噶举护持委员会主席、堪布梭南康参的邀请。主要是如果可以来讲授蒋贡仁波切

之 《遥呼上师祈请文》的传承教授,将会有非常好的缘起。然而因我本人在讲授《遥呼上师祈请文》的经验

以及证量功德尚未具备,在讲解此祈请文上也并没有很多实例,所以我觉得无法很圆满的解说。但是因为有鹿

野苑噶举护持委员会的邀请和对我的期望,如果让大家失望也将不圆满。故在此,我就由自己的一些经验及传

承上师的口诀教授,尽量的来为大家解说。如果有错误或遗漏的部分,我们以后可以好好的观察及辨别,相信

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是这样,而认为只要是我说的,就全部都是真实的话,将会有导致误解及颠倒的可能



  蒋贡仁波切所著的《遥呼上师祈请文》,在康区是所有年长及年轻的弟子们每天必修的课诵。就像在我的

家里,爸爸和妈妈也会念诵《遥呼上师祈请文》。我从小因为耳濡目染的关系,也会念诵一些偈颂,但对于内

容可能不了解。《遥呼上师祈请文》在僧团当中不单单是珍贵且重要,不仅此文容易理解,对于修心上也是极

有帮助的。

  在《遥呼上师祈请文》的上部中,一开始有祈请藏传佛教中不同教派的上师以及成就者的名字。在这方面

,我不多做解释。接下来的部份是转心向法四思维及有关下、中、上士的祈请文,对于这个部份我将做简短的

介绍。相信对于我们心上的修持会有很大的帮助。

        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

  《遥呼上师祈请文》一般在雪域西藏中,无论旧派或是新派,许多伟大的成就者也都著有论述。《遥呼上

师祈请文》顾名思义,行者需要在出离心上,从自己内心深处,以最虔诚恭敬之心来呼唤上师、祈请上师,这

也是行者是否获得加持的关键所在。遥呼上师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能够促使自己的心与上师相应,使自心得到

加持。为了能获得上师加持,获得上师的慈悲眷顾,行者就要对上师生起无造作的虔敬,而为了能生起无造作

的虔敬之心,行者就要不断的去做祈请,并意念思惟上师的功德。这样的话就容易生起觉受,对上师生起无上

的信心,或是无故的流泪、毛孔竖立等,诸如此类生起虔敬心的征兆。因此,“祈请”可以说就是获得上师加

持的因,生起对上师敬信、爱戴最殊胜的缘,这是非常重要的。

  平时我也对外国弟子说:“祈请文只是在嘴巴上念念,是无法调伏自己内心的,一定要串习﹝实修﹞,而

能出自内心的法喜、喜乐。如果可以身心合一的修持,自己一定会生起很强的觉受。”

  在祈请的当下,害羞、退缩或是念诵时声音没有抑扬顿挫,这样也是不行的。在上师传承常规(仪轨)当

中说,如可以用缓慢、美妙的音韵来念诵,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然而我们用各种音调来唱诵上师祈请文,其

目的并不像唱世间的流行音乐,载歌载舞一样,最主要是要能使自己的内心真实地生起对上师的虔敬心。大多

数的人因为有贪着世间的习气,如果一听到悦耳的音乐,一般都会感到舒服,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如能配合

曲调来唱《遥呼上师祈请文》于内心也较容易生起感动。但对于已经是证悟很高的行者而言,只要想到文字的

意义,即能马上引导出虔敬心来,那么不需大声持诵祈请文也是可以的。

  总括来说,如果能好好地如法修持、念诵祈请文,持诵几次之后就能生起对上师及对佛法的敬慕之意。这

也是历代上师一再给予教导祈请文的原因。

  另外我们对上师的敬慕需要能够持久,有些时候因为能亲见上师,看见上师所做的佛行事业,受到上师的

德行感召,这样的敬慕通常不会持久,很容易会改变,因为这只是由一些不俱全的因缘所生起的。如果能够经

由众多正量的经典、逻辑推理等而生起确定的信念,则不论时间长短,都能生起坚定的敬慕之心。不会有时候

对上师有敬慕心,有时候没有敬慕心等等混乱的思想,而是能彻底由心中生起对上师、对佛法的敬慕心,这是

非常重要的。

  佛法的根本是皈依,《圣雄尊者经》中云:“随念佛陀而皈依佛、随念法而皈依法、随念僧而皈依僧。”

只是随念三宝功德,发誓皈依三宝,就可以算是皈依,但是没办法得到圆满和持久,要能有坚定的皈依心,应

该了解要皈依的原因、皈依境的认定以及皈依境功德,如能依实的了解而生起确定的坚定信心,那么就算遇见

其他的因缘,坚定的信心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或退转的。

  一时兴起的信心,譬如跟随父母的意见,或是随着周遭环境而起的信心。如果只是因为这样,那么当遇见

其他违缘、恶因时,之前善良的敬慕心,就会有变成邪见和信心退转的危机。举例来说,在文革期间,楚布寺

里有一位第十六世大宝法王的厨师,在大众面前诉苦说:”连一颗小小的糖果,第十六世大宝法王都没有让我

吃过……”极力地想撇清与法王的关系,像他这样拥有使用大宝法王厨房里任何一样东西权力的厨师,竟然会

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令人惊讶。以前这个人,口口声声都是说最尊贵的大宝法王什么的……,表现的是那么

地虔诚,但是一碰到境界来时就变了心,这就是信心不够坚定的例子。就是没有生起确定的认识。另外也有一

种愚痴的信仰情况,也是一碰到困难和违缘便很容易就失去了自己的主张。

具恩根本上师鉴知我!
三世诸佛之自性, 教证正法之根源,
圣众僧伽之主体. 根本上师鉴知我!
慈悲加持之钜藏, 二种成就之生处,
事业所愿悉赐予. 根本上师鉴知我!

  根本上师和上师的分别,在以前噶举上师们的语录中提到教授五明经典之师为上师,而同样地介绍内心的

动、静、明觉的知识也是位上师,而非根本上师。所谓的根本上师即是能指引我们领悟心性法身的上师。(注

: 当行者领悟到自心本性是法身的刹那时,那么这位指引者与行者便建立了根本上师与弟子的关系。) 如此

根本上师,并不需要一定是现在住世的,以前噶举派很多圣者说:“将来我的追随者,能用功祈请,我就会给

予加持。” 这等等亲口答应的事例有许多,现阶段要寻找一位具德、具证量的上师,不单是非常希有、难得

,况且要找到一位可以祈请的上师则更加困难。但是,不用因为现阶段找不到而伤心难过。总之,从金刚总持

到历代传承的圣者们,不只是达波噶举,若能对他们生起无造作的虔敬信心的话,并且弟子本身若真的具有宿

世因缘善根,再加上无造作的虔敬,那么无尽的加持即能进入弟子的自身,而让弟子之心性法身获得指引。

上师无量光佛鉴知我!祈自离戏法身界垂顾,
我等流转轮回恶业众,得接引至大乐清净土。

  民间常有一些年老的长辈,发愿求生极乐净土,普遍来说:要能投生极乐净土,需要具备有投生极乐净土

的四个因,如光是发愿应该是不行的。但是我们面对临命终的当下却是非常重要。就如“敦都丹巴宁玛”的文

集中云:“在世时如不能用功修行佛法,通过占卜、算命,怎样做都已经确定即将死亡的人,能将今生一切的

财富资产及近亲等等的束缚彻底断除,然后好好忆念无量光佛的净土,又持诵其圣号。总之能够专心一意的向

着极乐净土,缘着这种善念而死亡的话,就很有可能可以往生极乐净土。”

  自己的意识和身体分开的时候,就如出母胎一样。今生所积蓄的财富,近亲眷属乃至于自己最珍惜的身体

,也是要放弃而独自离开。贪着爱恋完全是没有意义的,当自己了解这些是不真实时,把贪着的束缚断除是非

常重要的。

  当忆念极乐净土时,极乐净土意指:“是没有贪着、善愿所成,从此地到太阳西下的彼方,再经过无量大

千世界。”祖师大德曾说,“若是觉得非常遥远的话,少许的人会因为这个缘起的关系,而难以往生。如确定

得生无色界的人,当他临死之时,所住之地会形成如他所要投生之无色界一样。所以自己死亡之住所、一切用

具等周围环境,变成为极乐净土的用具和环境,就容易得以往生净土。”

  因为缘起法则的关系,若观想净土非常遥远的话,少许的人在往生净土时会比较困难,就算目的地不用二

、三步的路程,但是走二步的路程总是比走三步来的近。

上师观音菩萨鉴知我!祈自净光报身界垂顾,
彻底平息六道之痛苦,拔济三界轮回出樊笼。

上师莲华生处鉴知我!祈自北瞻莲光境垂顾,
浊世失怙弱小之众生,愿以悲心迅丞为怙佑。

上师智慧胜海鉴知我!
祈自大乐空行域垂顾,
我等恶业众出三有海,度脱至大解脱之境域。

教藏传承祖师鉴知我!祈自双运智慧界垂顾,
穿越自心迷妄之暗室,愿令生起证悟之慧日。

遍智无垢光尊鉴知我!
祈从任运五光境垂顾,
圆满本净密意之大力,愿令达到四相之究竟。

无等至尊父子鉴知我!
祈自兜率天众中垂顾,
具足空性慈悲之体性,愿令自心生起菩提心。

胜成就三祖师鉴知我,
祈自大乐金刚界垂顾,
成就殊胜空乐大手印,愿令觉悟心中妙法身。

世自在噶玛巴鉴知我!祈自调御众生界垂顾,
了知一切法非真如幻,愿令外境心识显三身。

噶居四大八小鉴知我!祈从圣观清净土垂顾,
净除四位之迷妄幻惑,愿令达到证悟之彼岸。

尊者萨迦五祖鉴知我!祈自轮涅无别界垂顾,
圆融清净见修行三者,愿令步上殊胜秘密道。

无等香巴噶居鉴知我!祈自清净之佛土垂顾,
如理修习方便解脱法,愿令获致无学之双运。

大成就者胜原鉴知我!
祈自无为大悲界垂顾,
成就证悟虚幻之禁行,愿令和合心气得自在。

唯一胜妙佛父鉴知我!
祈自成胜事业界垂顾,
传承加持得入于心中,愿令生起无方之缘起。

唯一语灯佛母鉴知我!
祈自智慧彼岸界垂顾,
彻底断除我执之骄魔,愿令亲见无我离戏谛。

遍智多波桑杰鉴知我!祈自完全净妙界垂顾,
得引一切气止息中脉,愿令证得无死金刚身。

尊者救度怙主鉴知我!
祈自三种使者界垂顾,
无碍步上金刚秘密道,愿令成就空行之虹身。

妙音悲智大力鉴知我!
祈自二智智慧境垂顾,
觉醒无知心识之暗钝,愿令开展无上智慧相。

净光化身金刚鉴知我!
祈自五色虹光界垂顾,
净除心气明点之障垢,愿令圆满童子宝瓶身。

莲华经密续洲鉴知我!
祈自乐空不动境垂顾,
佛与佛子之一切密意,愿令弟子堪能悉领受。

语自在功德海鉴知我!
祈自空智双运界垂顾,
摧破一切法相之执实,愿令显境皆堪能入道。

佛子无边智慧鉴知我!
祈自慈悲之自性垂顾,
了知众生皆具恩父母,愿令堪能发心修利他。

莲华游戏自在鉴知我!
祈自大乐净光界垂顾,
度脱五毒转化为五智,愿令摧毁取舍二执着。

二教永固卍洲鉴知我!
祈自轮涅平等界垂顾,
心续生起真实之虔敬,愿令证悟解脱俱时增。

具恩根本上师鉴知我!
祈自头顶大乐轮垂顾,
亲晤自明法身真面目,愿令一生即能圆成佛。

  以上是八位道统大车轨师向圣者上师的祈请文,正文:

嗟呼!同我一般恶业有情众, 无始以来长转轮回中。
尚需历尽无边之痛苦, 刹那厌离亦未曾生起。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生起甚深之出离。

  此意是说:“像我此等众生,因为恶业、罪刑的关系,无始以来就一直在轮回中漂泊。就算现在,以自己

所造的诸恶业和对恶行毫无警惕来做推测的话,结果只会是一直无终止的受苦,毫无得到快乐的机会。现在都

还恍惚不觉,只贪着今生的满足快乐,这样只会沉迷,做一个扶亲灭敌的分别者,将来自己要投生恶趣的因,

现在其实就已经具足,现世已经确定会投生恶趣。对这样的厌恶和出离心一刹那都无法生起,所以我们什么都

没有,只有祈请上师的怜悯。”

  对轮回所产生的出离心,普遍来说:“出离是持戒清净的根本,”是否因有无对轮回生起出离心,而能得

到增上别解脱戒与否的两种看法,如大智者措那瓦说:“虽然对轮回没有生起真实的出离心,但也能得到别解

脱戒。”尊者根敦竹巴说:“没有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就无法得到别解脱戒。”亦持同样的论点,尊贵的第八

世大宝法王米觉多杰文集中云:“没生起对轮回的厌离,就得不到别解脱戒。”

  所以要生起对轮回的出离,必须生起对今生的厌离,要生起对今生的厌离,必须要对“有来生”生起坚定

的信心,虽然现在自己没有处于恶趣,但要对恶趣的痛苦,有无法忍受的心。当我们造作了许多投生恶趣的不

善引因时,就如同随时可以感受到投生恶趣的果报。”

  要知道小心谨慎,不要等明天或是下个月才做。现在的每一刹那,身口意都要一心一意的去修学佛法。

已得暇满人生竟虚度

  密勒日巴尊者对千拉瓦衮波多杰说:“普遍来说人生真的宝贵难得,但看见像你这样的人就不觉得了。”

我们不但出生在拥有修学佛法的环境里,且还生长在信仰佛法的家庭中,修学佛法的顺缘都圆满具足了,若还

不修学的话,则我们大部分的人生将会浪费掉,在世间法中,如果可以成就大事还算不错,但在家人当中也只

有少数是这种人。不能在世间成大事者,又不能成为有利益和有声望的人,佛法和世间法二者都无法成就,人

生就这样完了,到头来还是两头空。

  一般来说,可否得到瑕满的人生,是靠前世是否累积善业,或如“瑕满人生非常难得”所说需要积聚无量

的福德资粮,人身不是容易得到的,另一方面,现在先不说我们是否已经得到瑕满人生,但起码已经得到无缺

憾的人身,我想应该靠着无缺憾的人身,来成就无暇的人生。

此生无义所作常散逸

  没意义的,只希望为了今生的利益努力,以为可以得到轮回之乐,这是还有许多问号的!如果是以无法得

到轮回之乐来说的话,长时间的辛苦劳力工作,都变的没有意义会非常可惜。更加可惜的是为了成就人类快乐

的很多方法,变成了带给世间更多的祸害,而对其他投生为旁生的众生和环境带来损害,像这样只为成就今生

利益的方法,都是一些没有意义、有问题的方法。不但无法以这些方式得到自己今生所希求的圆满快乐,而且

为了达到自己的期望,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背道而驰和没意义,还只是为了世间八风所动,不为来生着想,

随着谄、诳、诡计和贪、嗔、痴所转。我从心里面的对大家说,如果只为今生利益而没有任何善的意念,那么

所做得一切也只是浪费心力罢了。

懒于承担大利解脱行,无异从财宝洲空手回。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成就具义之人生。

  近来,有很多是因为生活困难而出家,父母也在孩子们中挑选要送谁出家,但是说白了,是挑选那些比较

笨拙、生活能力差的孩子送去出家。另外一个原因,如从小就将这些孩子送去寺院的话,那么父母也就不用抚

养,而将照顾的责任交给了寺院,将来孩子长大后再将其从寺院领回,把寺院当成育幼院。还有一些老人,希

望有人可以照顾,并且将来在死亡时,可以有人帮忙,所以才出家。

  我们说长期吃麦子之后会有厌腻的感觉,而会对吃米饭起了新鲜、贪着之心,又有一些似乎感觉是对轮回

生起了厌倦感,但事实上是被自己的贪念所控制。虽然承诺要解脱,但还是受着怠惰、放荡不羁之心所束缚,

根本没办法得到解脱。就如“只要有一懈怠之心,就无法成就任何法”所说:任何人只要生起一个懈怠之心,

就会将修行之心给损害掉,近来世界上每天都有一些新发明和推陈出新的物品,我们若对其中的一项起了追求

的物欲之心,就难保不对其他的东西也生起贪念之心。因对这些物欲的追求、诱惑的关系,就会令我们生起懈

怠、放荡的心。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地小心。当我们在一个有如意宝的地方,我们应当要非常清楚的去拿取这

等的宝物,就如同我们现在已得到了宝贵的人身,就应该赋予这个生命成为有意义的人生。
持--噶举修持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教授《遥呼上师祈请文》(二)



教授: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邬金钦列多杰
内容:《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开示
时间:2004年11月26—27日
地点:印度 瓦拉那西 智慧金刚大学
翻译:Serje Tsawa
转自:大宝法王官方网站
转载校对:玛吉拉姆

人生在世无人能不死,如今一一陆续赴黄泉;
我亦不免迅速将逝去,腐心却做长久住世计。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无暇故而减营计。

  近来,称之为有远见想法的一些人,我们以另一面来分析的话,应该说是短见的人,自以为不会死亡,将

一些计划慢慢实现,不积极处理。科学家说:“死亡只是一种病,将来医学更加进步时,这些是可以被医治的

。若是这个论点成立的话,那么已经确定死亡的人,科学家应该仍可以救治。” 例如:因为自然衰老的关系

导致体力变差和血液无法循环等等,造成这些死亡的因有可能可以被治疗,但真正能够断除死亡是非常困难的

。科学家避免死亡的这些因,亦可能导致死亡的发生。我们每天都逐渐的在迈向衰老,皮肤的弹性逐渐失去,

而呈现皱纹。当我们看见这些粗的改变时,才会惊觉自己已经衰老。我们每天不断地衰老,离死亡也越来越近

。每一刹那的前后生命都在细微的改变,所以让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活的非常久,而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心所爱悦亲友纷离去,

  当我们的亲朋好友死亡时,他们的子孙都会非常的伤心。但是亡者,其实会比他们的子孙更加伤心。当一

般人在往生的时候,主要面对的痛苦有二种:死者本身必定会对今生的一切有贪执,会有一种在不愿意的情况

下,放弃现世观的伤心、痛苦和面临迎接来生的恐惧。另一种是确定自己和亲朋好友必须分离的伤心痛苦。举

例来说:当我们看电影时,看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有死别的片段,不也是很伤心吗?不是真实的而只是一些影片

就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是真实的情况一定会有更大的痛苦,这是更不用说的了。

悭吝所集财物任人享。

  自己吝啬才积聚的财物,在死亡时会由他人来享用,例如:听说以前有寺院的一位老出家人,身边有一点

点的财物,当他重病在床还未死亡之前,他的二位弟子,因为财物分配的问题而不融洽,甚至互相拉扯将窗帘

都扯成两半。还有一些人因为无法接受他人将来分享自己的财物,而将所有的家产和自己一起火化或是埋葬。

如:一位台湾人将他的妻子、儿女、房子和他自己一起烧掉,可能他也是这样的想法吧!

珍爱之身随后亦舍弃,中阴神识无知转轮回。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了悟一切皆枉然。

  丧失生命死亡之后,马上会进入中阴身。所谓破瓦法,第八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米觉多杰说:“除了三士道

次第的破瓦法之外,可以说没有其他的了。”一般来说有上、中、下三种的“破瓦法”。上者谓:证得空性的

真实相,中者谓:可往生佛国净土,下者谓:可往生善趣。在死亡时所做的“破瓦法”,大部分很难有帮助,

因死亡时有极大的恐惧感,很难能够一心思维破瓦法的意义。不能一心思维破瓦法的意义,那持诵“破瓦法”

的仪轨,也是枉然没有任何用处的。如果现在就能修持“破瓦法”的仪轨,并听一些有关中阴的教授,养成习

惯。死亡时这些习性可以现前,在心续中产生不一样的觉受,我指的是说可以清楚识别中阴身的一些现象。

可怖无明暗顿迎于前,炽盛凶猛业风逐于后

  所谓炽盛凶猛业风逐于后,到底是有或是没有炽盛之风呢?这并不重要。但是因为以前所造的业力所驱,

所以自己没有办法做主决定投生的去处。

可憎阎罗使者扑又鞑,难忍恶道之苦需历尝。
上师鉴之我!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度脱恶趣之深渊。

  在以前迦叶佛时,有一位国王生了一位非常可爱的王子,王子在很小的时候便死了,国王和其他的家属长

时间处在哀伤之中,于是便去请求当地的一位阿罗汉,阿罗汉透过神通观察死者,死者说:“因为我的父母亲

长时间地处于哀伤、痛苦之中。因此业力使然,我都会看到我的眼前在流血,令我非常的恐惧。已经三年了仍

无法脱离中阴身。”于是阿罗汉便对国王说:“你们需要放弃这没有必要的哀伤,要做一些像在斋期时所做的

供养,有益的悼念比较好。”如此他们便沐浴更衣修持斋供。处于中阴身的王子便因此而能投生善趣,其实像

这样的案例时有所闻。平时若有人死亡不要过度哀伤是好的,在佛教中也有这样的说法:在上师圣者圆寂之时

,若弟子非常哀伤的话,也会对将来转世的事业有所影响。

已恶如山但于心中藏,他恶如芥竟毁谤宣扬。
无啥功德却自骄贤善,假行者名而只行非法。

  我们平时去参加法会或是群众集会时,只会用心观察他人的错误,极少会观察自身。如能反过来观察自身

的行为与动机,则会有极大的帮助。总括来说:找他人的过失,隐藏自己的错误,不但没有摄心的功德,反而

会增长傲慢,这些都是只行非法的行为。我们说自己是佛法的行者,但如果是行非法等事,所说的“佛法行者

”也变的没有意义。说自己是佛法行者,更有一些虽说是出家人,其实只不过是更换了一件不同的衣服,设了

一个不一样的法座、换了一个外相,却所做非法,如此的话,则此人更是卑鄙。就像贼人偷窃,抓贼的人也去

偷东西一样,总之,我们现了出家相,如果只是换了不同的装扮,却没有办法具备善良、不放逸的行为,是我

们没有想要好好当一位出家人。有的话也没有诚心去承办如法的事业,更严重的是我们藏人,有一些对法没有

信仰的人,当问到他们为什们对法没有信心时,答案是因为某些出家众行为不检点的关系。因此看到一些身穿

僧服却有不良行为的人,也会让想学佛者失去学佛的信心。这样使修学佛法者无法生起净信心,进而影响整个

佛教事业。对那些一心只想做在家人的行为,就应该还俗去,那样反而比较好。

固有祸根我执魔住心,一切心念烦恼增长因。
一切行为皆具不善果,于解脱道丝毫不趋近。

  修心七要:“一切过患唯一因”,因为“我爱执”的关系,我身边所有人都会遭殃,也因为我爱执,所以

没有办法成办一切事业。因为我们对我爱执的串习力很强,也不由自主的随着我爱执所牵引,因而犯下了所有

的错误。

  一般我们都需要爱护自己,但是我们的“我爱执”超越了范围。不珍惜其他有情众生,而贪着在“我爱执

”上。真的是爱护自身,和想要做好自己的话,应该无法不去想到他人。最基本的是:如果自己需要一件衣服

,一定需要一位裁缝师,不只如此,衣服的布料也还需要其他的众生提供,所以也要为其他有情众生着想。如

此,自身的安乐,是由很多有情的帮忙而来,不可能单一自己所能成办。只有自己是无法产生任何快乐的。很

多人都希望有名望,但也唯有靠多人的力量才会有名望。只有自己,在无人所到之处,怎会有名望?这是想都

想得到的。所以不管希望有名望,或是需要快乐,这些全都是需要依赖他人所成,因此希望爱护自己和期望拥

有美好的环境,都一定需要为他人着想,就算无法爱护他人,也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为他人着想,这样的思维

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们的心相续中,如果“我爱执”是非常的强烈,那大部分的心思都会随烦恼而转。希望能好好学佛

,但行为却又背道而驰的话,想学法反而变的不如法,变成堕入恶趣之因,这是达波仁波切所说的。如果我们

心中有慈与悲等,强烈的对治心的话,自心中的烦恼也会成为法的助缘。故我们观看自心中哪一种比较强烈?

到底是烦恼重还是善心强?若是善心比较弱的话,就该像栽培小孩一样使他不断的增长,如果是有强烈的善念

,所想的一切都将会变成增长善业的因。如“一切行为皆具不善果”中所说:心念都是随着烦恼时,所造得一

切都是不善果,只会是受苦的异熟果,不可能变成成就快乐的异熟果。

些许毁誉即生忧喜心,些许恶言即失忍辱甲。

  当他人称赞自己所做的一切都非常圆满时,自己心中会沾沾自喜。当他人提到你哪里做得不对,自己的脸

色马上就有了改变。尤其是在印度这边,没有像在西藏对上师大德恭敬和信赖的习惯,只要上师犯了一点小小

的错误,就说上师的不对。这些事情在印度这边,时有所闻。在西藏的话就不常听说。只会听到某位上师做了

什么功德,说了什么法等等好的方面。也有可能是自己的耳朵不灵。

  如果是一位真正修行的人,主要是检讨自己的错误,不是找别人的过失,这才重要。另外称赞和毁谤的对

象大部分都是凡夫,无论称赞和毁谤,都只会让他们增长烦恼,特别是说恶言恶语的时候又不能忍辱,整个心

都散乱不堪,如此便会造下很大的恶业。

  在戒律当中有提到温言劝教,如果看到此人经过劝教之后,而从错误中改正过来,走上正道。这样的温言

劝教,对自他双方都有利益如果不是这样,自己好像很好心的给别人意见和告诫,而其实只是在找出他人的过

失。如果只会使他人的烦恼增长或造成他人心思散乱,这样的告诫就会在希望有利益下,却反而造成了伤害。

如大瑜伽士竹巴衮勒所说:像现在这些领导者,当有长辈建言领导人处事方式应该要如何如何,不然的话会有

不妥善的地方;或是说这样的政策无法长久时,领导人会说:这些长辈真是话多,不要让他们过来见我。若是

一位巧言令色的属下则会说,我们的领导大有权力和经验,做什么都有能力时,领导者反而会很开心。另外一

些在上师身边忠诚的弟子们会向上师说:要好好的守着戒律,修密法很重要,但是持戒更重要。要给大家好榜

样,只有好好的持戒,否则会被在家人毁谤,也无法摄受弟子。在当下上师会说“好!好!”,但在背后会说

这些弟子是在衡量上师的事情,心中不是很高兴。而那些年轻的出家人说:这些都是上师的功德,上师所做都

是好的,所说的都是对的,我们应当如此观待上师,上师所有的一切都是没问题的。这样上师就会很高兴。大

部份的人都不希望被约束,当有人约束时,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检点一点,而当没有人约束时,自己的本性又会

现起。
  例如:小时候在老师的管教下学习、背诵许多的经典,但当老师不在身边时,便无人教导做人之道,开始

在乡村邻里赶着做经忏、法事。这都是无法了解博大经典的要意。所谓黄金在加热之时,可以锻造出各种的形

状,但在和火分开的同时,就变硬而无法再改造形状了,这是相同的道理。此意是说要自己约束自己这才重要

,或说不要有坏习惯!养成恶习之意,就是:正确的事不做,而不正确的事却一直去做。所以重要的是自己约

束自己,自己改正好,这样一来他人对自己管教后所养成的好习惯就不易改变。不管老师短暂或是长时间不在

身边,就算是出生在末法时代,自己的习惯也不会和自己的善业分开了。

见无助者不生慈悲心,临布施境却为悭吝缚。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心续得与法合一。

  如达波拉杰的语录中所云:“三界一切有情心中都有悲心,一点点悲心都没有是不可能的。”我也赞同这

样的主张。不管行为如何,不检之人的心中虽没有如经典中所说的真实悲心,但有和真实悲心类似的自我爱心

,或是对亲友们的爱心。因此具有生起爱心的对境和所生起的爱心,此两者不管是对谁而言都是具足的。如此

将本具的慈悲心和类似的爱心使其不断的增长,这就是佛法所谓的慈心和悲心的修持。
  首先是对自己亲人之爱加上佛法的修持,然后渐渐地,不光只想到自己的亲友,而是能缘一切众生来做观

想。将对境扩大,如此爱心也可以更广大。总之我们本来就具备的爱心种子,藉由佛法的修持,才能使之不断

地增广。反之如果心中没有爱心种子的话,光想藉由佛法的修持,希望能重新生起慈心和悲心的体验,如此没

有因和缘的修持,慈悲心则是很难生起的。
  一切有情都是大乘种性,终将会成佛。因具大乘种性故,则不管现在是否具足佛陀果位的身口意功德事业

,但却有生起此等功德的能力。
  因佛陀心中有无上慈悲心的缘故,因此具佛性之人,也会有这种相似但微量的慈悲心,相同地也会具有出

离心以及寻求解脱之心。我们虽然有这些能力,但却对我们没有助益。这是什么原因呢?到底我们缺乏了什么

?那是因为我们只具有普通的慈悲心,没有清净的慈悲心。当看见一个贫穷人时,我们无法对此人生起清净的

慈悲心,在他紧急需要帮助时,我们没能实践所需要的因增上意乐所引而生起的慈悲心。我们心中的慈悲心,

是一般的慈悲心,看到穷人时,只会觉得他很穷,好可怜喔!不会想到他是因为造了恶业,而产生的果报。
  在菩提迦耶有非常多的瞎子,断手断脚的人。我们看到这些人的时候只会觉得他们没有眼睛、没手、没脚

,真是可怜啊!没有好好的修福报啊!希望他们脱离痛苦的想法,没有办法一直保持住。因此慈悲心无法从内

心底生起,如果是从心底生起的慈悲心,或是具大悲心之人,当他们遇到这些人的时,会马上尽自己所有的能

力去帮忙。
  以前在“龙的”这个地方来了几位小乘的行者,他们说你们自称为大乘行者,但许多人心中都没有慈悲心

。虽然我们是小乘行者,但我们有很多人都具有慈悲心。这是事实,我们大乘行者只是挂上一个大招牌,而真

正是大乘行者或心中能生起大乘法的人则是非常稀少。但近来有些人遇到贫穷或是生病的人,愿意捐赠财物、

器官或是捐血,这是很好,真的是非常好的事。
  当我们布施给对方时会觉得这些东西我还需要,给出去的话会觉得很可惜。给食物的时候也只会给一些吃

剩、喝剩的或是比较差的,给衣服时也只给那些旧的、自己不要的而已,这些全都是因为吝啬的心所束缚的关

系。

临布施境却为悭吝缚。

  以前在楚布寺有一位维那师,当时在僧团中他算是富有的一位,但听说他平日都不会穿华丽的僧服,有人

到他的房间,一开始都不会请喝茶、吃饼的,但当客人要离去时,才会假意问客人要不要喝杯茶?这都是被吝

啬所束缚的原故。只有大宝法王邀请他过来时,他才会穿着华丽的僧服,还会祈请上师救渡。
  虽然祈请上师救渡,但主要是自己救渡自己。观察自身行为的好坏之后要能改进,不然的话一切长远的理

想都会被毁掉,心中也会觉得慌张、悲哀。如果只是口中祈请上师慈悲亟垂顾,上师是无法改变一切的,虽然

能受到上师的加持,但所谓究竟的解脱,这是上师无法给予的。

加持心续得与法合一,

  之前提到许多过失的产生,是因为我们所有人的心续无法与法合一。如果能够心续与法相应。就能去除此

等过失而不吝啬,这样不管他人如何赞许或贬抑,心也不会动摇,虽然受到恶言谩骂,忍辱的铠甲也不会掉失


  所谓法就是要能对治烦恼,如果认为法是嘴上说说烦恼不好,或只是外面的表现,那就像魔鬼在东方,却

将除魔的食子向着西方丢一样。成办佛法的驱魔食子是要向着烦恼的头上丢的。如果只是为了驱除一般其他的

祸害,这不是真正的与法合一。

无实轮回却执为有实,为衣食故舍究竟意乐,
生活资具贪得而无厌,

  总之我们在轮回里筹划许多计划,也造了许多的业,但是不单无法从此得到我们所希求的圆满快乐,反而

造成无边的痛苦。自他的各种困难,根本无法成办各种快乐的因,将没有意义的轮回看成是有意义的。
  曰:“为衣食故舍究竟意乐。”如渔民、屠夫和商人,这些人都为了衣食的富足而造了各种的恶业,因为

造恶业的原因,将来的结果肯定是虽自己不希望被遗弃也自然而然的会被遗弃,和变的贫乏。
  无论自己拥有多少的财富也不会感到知足的,贪心渴望能得到更多!例如一些希望得到权力地位的人,首

先他想作一家之主,之后觉得这样不满足,便要作邻里、村长,又觉得不满足,而要竞选市长,这还不满足,

要当国家的领袖,还是无法满足,更想当梵天的天王。总之,如果自己无法少欲知足,任由其贪着心主宰的话

,最终仍是无法获得满足的。生起多少的贪着,就会增长多少的欲望,还会不断的想要各式各样的东西。

非真如幻之法欺自心。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舍弃贪着此世心。

  世法如幻影般,没有真实性,但我们却执此为真实,最可怕的是我们会生起强力的执着心去识别我们的色

身是真实,而当我们一再呵护这个色身时,也会遇到很多的痛苦,感受许多的悲和乐。这种颠倒的心一直在欺

骗事实的真相。这个色身不用去特别的花钱保养,但是大家反而都这样做。被一只小小的昆虫咬伤后,马上就

会感受到疼痛,虽然之前也有许多快乐的觉受,但是受到这小小痛苦的影响,快乐的感觉马上也就烟消云散了

。例如:一开始很快乐的睡在一个很舒适的地方,来了一只很小的蚊子飞来飞去,弄得我们很不舒服,那么之

前所感知的快乐就会被这个不舒服而掩盖。
  我们的色身是很难照顾的!大部分的苦跟病痛,都是由色身而起,所以我们的色身无法安住,有如高山流

下的水一般,无常得像风中的油灯,不稳固如水泡一般,没有力量如昆虫,不安定如火花等的说法。总之如幻

影般的色身实际上根本不是自己所拥有的,如色身中有上亿的小虫,也执着此身为他们所有。唯有“是我的”

这种想法是一种颠倒识。

微细身心苦恼亦不忍,趋于恶趣仍顽强无惧。
因果不爽历历而现前,不修善业徒增罪恶状。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生起信仰业力心。

  只要是一些微细的苦恼,我们都无法忍受,那我们又如何忍受寒冰和火热地狱的痛苦呢?所以我们要千万

小心不要造作堕地狱的恶业,以我的想法来说,平常我们所说的极热地狱可以说是现在科学家发现在地球中心

的熔岩,如果极热地狱是有形状的应该就是那样,除了这个之外应该没有其他的。《俱舍论》说:“此下过二

万无间,深广同上七地狱,”这是说在娑婆世界二万由旬的底下有无间地狱,和在此同上有极热、烧热的地狱

大概是如此。
  如果在这之中有生命的话,应该和我们不一样。有其特别的生存之道,如果是我们堕入其中便马上会被烧

毁,不会受到很长的痛苦,我想如果是可以在熔岩中生存的有情,他们应该可以在这之中长期生存并且长期受

苦不会马上被烧毁及消失。
  我们连一些微细的痛苦都无法忍受,相反的又不担心堕入恶趣,这是因为没有获得确定见所致,所谓的确

定见是指由比量所生或是由现量所生,最重要是所谓恶趣和在此之中的种种痛苦,或者将来我们会投生其中等

,这些是我们无法从现量得知,是要靠比量所得知。这需要一些证据来证明,只是口中说有的话是没有用的。

因为没有强而有力的确定见才会不担心恶趣的痛苦。以下用一些例子跟故事来说明确定因果是无错乱的。
  在中国内地有一位屠夫,他每天都一定会在同一个时间杀猪,在他住的地方有一座寺院,寺院每天早上敲

钟时他便起床杀猪。有一天夜里这个寺院的住持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有一位小孩恳求住持在隔天早上千万不要

敲钟,如果敲钟我便会被杀死,所以隔天住持并未敲钟,而屠夫也因此睡过头当天并未杀猪,之后屠夫觉得奇

怪,便去寺院问住持为何寺院当天并未敲钟,当他问及原因,住持就对屠夫说了前晚的梦境,屠夫非常后悔,

将屠刀丢入河中,并且发誓不再杀猪及吃肉。遇见别人就将自身的经历告诉他人,并劝诫他人要护生戒杀。
  另一个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位老师和他的弟子,老师在禅定的修持上很好,获得了天眼通,有一天在禅

定中观察到弟子只剩下七天的生命,心中觉得很可惜。因此嘱咐这位弟子返家见其父母,而且一定要在第七天

时回到山上,弟子很开心的离去。路上见到溪中有块石头,上面有许多蚂蚁,水流不断地靠近,蚂蚁很可能被

水冲走,弟子将其衣服脱下堵在水流经过的地方,因此救了好几千只蚂蚁。第七天过去了,当他回到山上时老

师非常惊讶,因为老师觉得他应该见不到这位弟子了,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后来老师入定观察才知道弟子因为

救了许多的蚂蚁所以生命得以延长。因果报应不虚,可以由此了解到,在多劫之前造下许多恶业的人在现世报

中会受到众多苦的异熟果。
  也许是福报大的关系,今生造恶业,在现世报中就能承受苦的异熟果。但是现今看到造恶业的人他们却可

以顺利快乐,这可能是因为恶业深重,故在多生中原本可以受用的福报善业先在今生享用完后,之后便会直堕

三恶趣之中。
  古人说,“今生造的恶业马上就成熟受报,受点苦痛这是很好的。”
  在我们造恶业后会受到一些非真实的快乐,就像猎人猎取到猎物一般,这是造恶业但是他们会觉得开心快

乐。如果造恶无法感受到快乐的话,那猎人应该在造了杀业之后便无法感到快乐。所以造恶后有时会感觉到一

些非真实、短暂的快乐。
  然而真正的造下恶业后,便只会有苦的异熟果,不可能会有善的异熟果成熟。我们平日所说恶有恶报,善

有善报,所说的是指异熟果报。如果不是这样想的话,在社会中那些造恶之徒,确实看到他们享有一些不真实

的快乐,但是千万不可因此就认为善恶不真实,或拨无因果了。
  所谓“徒增罪恶状”,当自己不喜欢的敌人快乐时,自己就无法忍受。而当他们受苦时便觉得开心,这都

是在增长自己的各种恶行。在对待亲友时也是如此,通常提到自己的亲朋好友时,都觉得很重要。圣者伏魔金

刚所写的“世间和出世间的两种规则教言中”,提及依靠有羞耻的敌人比依靠没有羞耻的亲友好。我觉得这是

事实,有时虽然是亲戚却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痛苦,一点羞耻心都没有。如果要依靠他们倒不如去依靠有羞耻

心的敌人,反而自己可以得到极大的利益。

嗔敌爱亲之心常生起,于取舍境迷惑似愚痴。

  当我们取舍之时,自然会憎恨敌人而贪爱亲友,在五浊恶世中没有主见之人,如“心思微弱了浅意”所说

:我以及像我般的人,都是憎恨敌人而贪爱亲友,就像是做恶事的时候都会很勤快,而做善事的时候往往就提

不起劲来,真正的取舍、分辨不清。有些人认为恶因为善,造恶可以得到快乐的果报。取舍境都被迷惑所遮蔽

,故说三毒之中最危害的即是愚痴,最低劣者是畜生。平时我们以为三恶道中最低劣是地狱,但身处地狱中只

是色身受寒热之苦,内心之中因愚痴导致的苦,没有比畜生更为严重了。

如法行时昏沉而无力,非法行时聪明而机敏。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摧伏烦恼与怨敌。

  当我们行如法的事时,就会容易昏沉。例如我平时要我身边的人多读一些上师的传记,而当他们开始在读

传记时便又觉得想睡觉,要他们起来,又觉得不好意思。所以要行如法的事业时,都会觉得无力,但行非法时

便会睁大眼睛了。

外表俨然清净行者相,于自内心却与法相违;
如毒蛇般烦恼藏于心,遇缘即露行者之罪迹。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自己能调伏自心。

 他人见到我们的外表,以为我们禅定的修持很好,便认为:“若这些人没有慈悲心、持戒不严谨的话,还

有谁会具有呢?”自己内心之中无法与法相应,就如毒蛇般烦恼深藏在内心之中。蛇的外表很好看,但却是有

剧毒的。我们遇到一些小小的冲突就会争的面红耳赤,指着对方的口和自己的鼻子不断争吵,这时佛法行者便

露出了罪迹。

自身过恶自己不察知,持行者相行种种非法;
烦恼不善之业常薰习,善心一再滋生一再斫。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自己照见已过失。

  “看别人要用眼睛,看自己要用镜子”,我们只有看外面色法的眼睛,没有镜子的话是看不到自身的,自

己的好坏有何种过失是需要一面镜子才可以了知,才可以看见,自己不知自身的过失,就会出乱子。觉得自己

是一位具有大功德的成就者,这样会做出许多不如法的事情。需要有具格上师所能成办的事业,现在却有不正

量的上师去做,因为不具格所以根本无法成办正量的事业,而出了许多乱子。以前圣者竹巴衮列说:“现在传

灌顶的上师将来会堕金刚地狱,无法得到金刚总持的地位。” 我们这些具有上师和转世的名字,要非常的小

心。圣者郭苍巴说:“转世者要将胎脏晦气净除,需要修十二年的善行。”所谓善行:是在十二年当中面对墙

壁在一个房间里,一心一意的修持才可以将胎脏晦气净除。像我们在十二年当中通常都是在东晃西晃的将时间

浪费掉。在我小时候,会认为自己将来不堕地狱,因为我是大宝法王的关系,后来觉得若是自己无法好好修善

还是会堕地狱之中。
  我们常常在烦恼的串习之中,没能好好串习善心,有时升起一点微小的善念,但无法保持,如能串习将会

一直的保持下去,我们不去串习善心,多生累劫以来在恶因当中串习,恶因不断增长强大,因此升起的微弱善

心,也成为了恶因的助伴。

逝者如斯死亡日益近,日复一日自心益顽强;
依止上师虔诚次第减,兄弟仁爱悲悯逐渐薄。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调伏自心之难驯。

  我们一天天的接近死亡,一般当死亡逼近时,应该好好的调伏内心,对死亡做好准备,但我们反而不做准

备,自心就像干枯的皮一样越来越硬及粗慥。
  所谓:“依止上师虔诚次第减”,依止上师而不去增长对上师的虔诚,反而去观察上师的过失,这个问题

非常的严重,如果是一位没有证圣道之上师,他一定会有一些小小的过失,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一位上师应该要

观待他的功德,不看他的过失。这样可以去除增长对上师虔诚心的障碍。如果一直看上师过失将会越看越多,

而且有许多过失不是上师所造,是我们自己捏造所生,上师根本没有做但是自己却以为上师有这样做。我们对

上师的虔诚是相当重要的,以大成就者那诺巴上师来说:他可以成为所有班智达顶头上的珍宝,但他却放弃表

示:名利声望就如沾有泥土的口水。之后便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寻找帝诺巴大师。尊圣的马尔巴大译师为了雪域

的一切有情,受了无尽的艰苦,将不可思议的经续教言迎请回藏,这都是虔诚的例子。大宝法王确映多杰的一

位弟子克主噶玛洛桑,他在“踗乡”是很有声望地位的,有一次听到大宝法王来到此地,他就很紧张地马上生

起了很强烈的恭敬心,去见法王。在路途中间有一条大河,当他过河时到底衣服是不是湿了,或是鞋子是不是

掉了都不清楚,此时他根本没有其他的想法。他一心一意的虔诚,可是别人见到他在水上飞走,以为他在显示

神通,其实这都是对上师虔诚之故。
  以下说一些如何生起离耽着的事迹:果苍巴是一位了不起的修行者,他有一天献水食子时,在水泡中出现

白财神和黄财神,并且问他需要什么成就?他回答说:“我是一位瑜伽师,在观修中,所需要的成就如雨水般

不停的降下来,你们给的成就对我来说毫无意义。你们财神要给的话应该给那些穷困的人”,所谓离耽着当如

是(注1:离耽着:放弃今生的利益。耽,音dān,沉溺的意思)。
  乌金巴是一位竹巴噶举的大成就者,并且也是冈仓噶举的传承上师。在他去印度圣地菩提迦耶前做了一个

梦,后来当他到了当地所见一切和梦境相同,这时象头神出现在他面前跟他说:“你能将我的一些修行仪轨从

西藏带到这边,你在这边住三年我就会让你拥有三分之二娑婆世界的权力。”乌金巴回答说:“我是否需要在

菩提迦耶这边住三年,我比你更清楚,一点都不关你的事。你需要血、肉来供养,这个我一点都不会做。而且

你给我三分之二的娑婆世界,对我来说一点都没用处。”这也是一个厌离世间利益的故事。
  另外第四世大宝法王若佩多杰的传记中,中国皇帝迎请他前往内地,后来当他想回到西藏时,国王便非常

伤心地痛哭,这时国王的大臣们便一起祈请大宝法王能像从前八思巴一样住在皇宫里,并且管理一切政教事业

,此时大宝法王说:“我们学佛者要做的修法和回向皇帝健康长寿已经圆满,国家所要给的珍贵礼物可以不需

要,就如骑马已经到了终点的话,就不需要再跑,再跑便没有意义,所谓学佛者就应离弃所作的一切执着。”

之后大臣们对大宝法王升起了很大的信心和虔诚心。
  所以,只要我们有强烈的虔诚心和无耽着,就可能生起不散逸的禅定,心不散乱;对今生的利益升起厌离

心,就能不放逸。能确实了解因果的取舍,就不会放逸于恶业;如能对轮回生起厌恶心,也不会放逸于轮回;

对小乘的寂灭升起厌恶,就不会放逸于小乘道;观修所有一切的明相都是五方佛的智慧化现,这样就不会放逸

于凡夫相中;如是能生起视上师为佛的虔诚心时,就不会放逸于颠倒见中。只要有清静的虔诚心或无耽着其中

一者,这样不放逸的心就会自然而生,但却不能只因此而了解空的本质,这样只能暂时隔离虚构之事(增益)和

所要断除的事,无法很明确的了解空的本质。
  所谓不放逸禅定的本相,这主要是说,择法智慧能了知一切法是本性空的智慧,能在此智慧中不放逸而专

注其中,而能断除无明的根本,要生起此禅定就必须依赖虔诚心,无耽着和不放逸的心,因此这些都非常的重

要。
  “兄弟仁爱悲悯逐渐薄”所说的一样,我在西藏时恭敬的心还可以,对出家僧众相互恭敬的心也还不错,

现在就没有很恭敬,大家变聪明了,虽然想要好好的尊重对方,但是别人仍然认为此人在使诈,“到底在想什

么?”无法相信。

虽已皈依发心与祈请,虔诚慈悲未自心底生,
只依文字修法与行善,行持僵化无法深心信,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所作皆趋入佛法

  当论述皈依之安立时,修持佛法首先是皈依三宝,所谓:“依靠处而说皈依佛陀,需要拯救而说皈依佛法

”我们虽皈依了佛陀,但当我们真正堕入恶道时,佛陀是无法伸长双手将我们从恶道中拉往解脱之地,我们是

需要法的修持才能从恶道中转至解脱之地。所以我们要有法的修持,便可以自己救渡自己,也是皈依的根本,

和“自己是自身的怙主”说法是一致的,自己就能救渡自身。
  外道的修行者视世间神祉为皈依处,世间神等也如:“自困轮回监牢中,世间神有谁救渡”中所说:自身

也困处于轮回的监牢中,就像大家都被水冲走一样,无法互相救渡。
  我们说自己救渡自身之意是因自己能努力修持佛法的原故,而得以救渡。“自身是自身的怙主”或“自己

依靠于自己”的意思一样。
  要有清净的祈请,必须要完全放弃自利之心,祈请自己三世所造的一切善业回向给一切如母有情众,这就

是清净的祈请,假如不是这样,我们祈请的再多也变的没有意义。

一切痛苦源于求己乐,经云以利他心而成佛,
发殊胜心却深藏私欲,利他附带成就害他行,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堪能自他相换行。

  “欲求己乐”因有“我爱执”而导致各种痛苦:主要是因由我执和爱执两者为苦的根本,产生一切的痛苦

。如果有利他之心,就有机会成就佛果。而且基道果(基位为轮回中,道位为修道中,果位为佛果)任何三位

中,恩惠最大者便是慈悲和菩提心。虽然是这样,我们口中说“发心”,“求法”,“受菩萨戒”,但真正所

做却只是坚持自利之方,更不用说去成就利他。不管是直接或间接,都会尽量地去损害他人;遇到和自己差不

多的,会去贬低他的威风和地位,地位比自己高的,就会想尽各种的方法态度去欺凌损害他们。
  和平行为一般在外道中也有如是说,但只是不去损害他人,却没有不损害自己。例如每天只喝一滴从吉祥

草尖滴下的水滴,另外只能一只脚站立等苦行,这都在损害自身。所以唯有佛陀的教法是自他双利的。佛陀教

法的本质就不去损害他人也去利益他们。因此我们要断除害他而成就利他。《修心八颂》中:"一切损失我承

担,胜利全皆送给他。" 其中之义要好好去思维,一般行很大利益有情和佛法事业时,也不需要将所有的胜利

给他们,自身承担一切的损失。利益和损失的取舍境不一定就是人,其内在品性的好与坏也是取舍之对境,如

将利益附予"他爱执",将损失给"我爱执"。

上师即佛却执为凡夫,开示深教恩德旋遗忘。
若己所愿不遂即退心,怀疑师行而为邪见蔽。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增长虔敬勿退失。

  学佛者的最大的罪业就是欲求和怀疑,有欲求的话,对我们有恩惠的上师,老师,父母和长辈们就无法从

心底里生起对他们的恭敬心。当有所欲求时,便会假心奉承,如果得不到利益或所求不合时,对自己有恩德的

上师善知识,父母亲,还有帮忙自己的赞助者也不会尊重了,就如看到佛陀在空中飞翔也不生信心,看到众生

露出了肠子在痛苦也没有慈悲心。行者若如此则非常可悲了!

自心即佛但不识本性,妄念即法身竟不了悟,
任运即真性而难保任,自然即本性却不相信。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解脱自明自性地。

死亡必来不堪心忆持,正法实益不堪如理修,
业果真谛不如理取舍,念佑必要不依而散逸。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记取无散之正念。

  所谓“自心即佛”之义,心的本性是空性,这究竟的本性和法身的本性没有分别,因此谓“自心即佛”。

有人认为妄念是法身,如果妄念是法身的话,那凡夫有现前证得法身,因他有现前妄念故等诤辩便会很多。谓

:“正法实益不堪如理修”,如果正法能如理的修持,一定能得到真实的利益,不好好修持,而只是口中说说

,便没有利益。
  谓:“业果真谛”真实不虚,所谓的真实不虚有:“胜义世俗”真实不虚,和“业果”真实不虚,两者有

一点不一样,所谓“业果”真实不虚是指善因生快乐的异熟果,恶因生苦的异熟果,这是真实不虚。如佛经中

所说,行善得善的异熟果。此是自然的法则,而不是由另外的创世主所造成。但有些宗教说,行善不一定能得

快乐,要由创世主来决定,将来会有审判日,判定谁可以升天便升天,谁需要下地狱便下去。
  一般行善的话便可以升天,而没有什么审判。只要自己好好种善因,便会有善的异熟果,不是由佛陀来决

定,不管佛陀喜不喜欢,只要自己能行善就一定生起快乐的异熟果,造恶的话,佛陀虽然会有点不喜欢,但他

一定得承受苦的异熟果,这是自然法则,不是佛陀所决定,如经典中所说。
  佛教中说自己有很大的自由和权力,要下去的话是在自己的手里,要升天的话也是在自己手中,不需要期

盼他人的决定。所谓审判可以说是行善得以升天,而行恶就会堕恶趣,如果要等待他人的审判,自己便是没有

自主,但我们将来的一切都是由自己决定的。
  一般来说业果法是世俗法,因为是实有法,所以是世俗。这里业果部份所指的真不真实定义上有所分别。
  我们修持是需要一直坚持地做,没有时间上的分别,平时不管是走路,站着或睡觉时,都应不忘修持,这

样保持着下去,之后就会很自然。一些外国人到底是不清楚呢?还是老师没教他们,有时会抱怨学佛的时间不

够,然而学佛的时间可不需要限制在十点到十一点中才可以。
  当我们在造身口业时,烦恼会跟随着一起来,当修持时便会觉得很充实和安乐,此时不会生起很大的烦恼

。所以烦恼主要在造身口业时生起得多。我们经常会做一些世间法的事情,此时不能以修持来对治,只是说我

平时有修呀或什么时候有修都是没有用的。遇到障碍时,不能以法来对治,就如凡夫无法对治烦恼,只会增长

烦恼。我们刚开始修持时需要用很大的心力来集中意念,之后因为经常修持之故,当心散乱时,就会很自然,

马上记得对治方法。

前世恶业故生此浊世,往昔所作一切皆苦因。
恶友皆为罪恶之覆影,信乐无义之言疏善行。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堪能精进于佛法。

  所谓五浊恶世中,大悲莲花生大士说:“时间没有变,只是人不断的改变。”人的心思灵活之故,现在比

从前更敏捷机灵,如在地球上刚开始有人类时,大家都能一心一意的互相信任尊重,之后心思越来越复杂,自

他开始互相不信任,当自己全心交付他人,希望帮助,他人有些不愿意帮忙,就算愿意也只是暂时的,因此人

类互相之间失去了依靠和从内心里的信任,之后就从崇拜天空、月亮、太阳、地或石头,觉得他们会帮助我们

,而且也是永恒不变的。一开始是这样认为,之后固执的心态又有点改变,觉得有人来创造这个世界,也理所

当然的认为世界的创造主是恒常不变的,如此自己的依靠处就不会消失了,而且也可以恒常的救渡自己。
  所谓恶友就是能使我们之前所作的善行都消除掉,并带领我们走上不正之道者。所以当我们交朋友时,首

先需要好好观察他的行为好坏,不然的话,一开始遇到一位恶知识,虽然心中不愿但还是和他交往,之后看到

他的各种过失就给予其没有意义的苛责,因此自己也造了与恶知识交往和苛责两种恶业。
  第八世大宝法王米觉多杰说:“如果之前认他作自己的上师,后来发现此上师不是很好,因为他已经是自

己的上师,所以不可以不恭敬,至少我们在他身上学到一点东西,因此也要报恩,那应该怎样去报恩呢?他不

是一位具德上师,所以我们不可能做任何他想要的事情,所以供养给上师财物时,量要适可而止,衣服刚可保

暖,吃的也不用多,给多了的话,反而会浪费掉。”

起初发心佛法别无他,末了果报轮回恶道因。
解脱果为不善霜所摧,我等过恶难驯毁终的。
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度至正法之彼岸。

  人的背脊是扁平的,能够背负痛苦,却无法承担快乐,一些人还没有出家前,在世间上受了很多的困苦麻

烦,当他们了解了一些表面的离苦得乐后,一开始求法心会很强,出了家,住在寺院里,吃的、穿的、睡的都

不用再操心,物资上有所改进时,就无法承担快乐,不如法的心思就愈来愈多,最后造了各种堕恶趣的业,而

且摧损了解脱之果。真是因果不可思议!

生起甚深出离祈加持。无暇故减营谋祈加持。
内心忆念死亡祈加持。生起业之信仰祈加持,
修行道上无碍祈加持。修行堪能精进祈加持。
恶缘取之入道祈加持。堪能对治自心祈加持。
生起真实虔敬祈加持。亲晤真理自性祈加持。
觉醒心中自明祈加持。彻底断除妄境祈加持。
一生即能成佛祈加持。至诚祈请尊贵上师宝,
悲切呼求具恩之法王。自身不堪非尊无所依,
师心我心合一无别祈加持。

  如:“生起真实虔敬祈加持。”所说,我们需要对上师生起无造作的虔诚心。上师善知识又可分为外在的

善知识和内在的善知识两种。如《现观庄严论》中说:“心不惊怖等。”加行道菩萨心中的殊胜方便智慧是内

在老师,佛陀的应化身是他的外在老师。又如外在善知识是能毫无错乱地将取舍境教导我们的上师,内在善知

识是指能如理修持毫无错乱取舍境的我们。
  因此只有具德的外在善知识是不足够的,也需要拥有具德的内在善知识,就如善星比丘(对佛陀起邪见者

),他有世上最具德的世尊释迦牟尼佛当他外在的善知识,但是善星比丘自己内在的善知识──自己不好好修

持,所以佛陀也帮不了忙。
  所谓弟子依止上师,不只是去看看上师,或供养上师或只是听听法而已,而是要能将上师所说的教法如理

的修持,这样才是此上师的弟子,上师也会帮助到他。
  上师到底能不能帮助弟子,主要是看能不能好好的将取舍处解释清楚。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弟子自己有没有

如理的修持取舍处。倘若自己不去如理修持的话,即使有多么具德的上师教导也是得不到帮助的。
  总之法的觉受不是马上可以生起,需要长年累月,每天不断的培养虔诚心、慈悲心和净信心,这样就会一

天比一天进步,也可以像运用以前噶当派善知识的方法,今天每生一个恶的妄念,便放一粒黑石子,每生一个

善念,便放一粒白石子,要完满无缺,很严谨地计算所做的善行,就如我们看紧金钱一样,一二三四的一块钱

也怕失去,一分钱也怕不见。我们如果能将如此心思用在法上的话就非常好,大家一起努力地去做。
  总括来说,在雪欲西藏中各佛教教派,就如水川源一般,所有的教派都源于世尊佛陀,这可从经典中,正

量的推理和历史来见证。如此各派还互相争论偏袒的话,就失去佛法的意义。西藏的教法都源于佛陀世尊,因

为贪嗔之故,才会互相偏袒和有好坏之分,完全失去了佛法的意义,因此所有学佛者都应努力地护持,这十分

重要的,谢谢!
《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讲解(一)

作者:桑杰年巴仁波切


原文作者:蒋贡康楚罗卓泰耶
授课上师:桑杰年巴仁波切
授课日期:2005.3.12~3.13
授课地点:台湾台中自生遍在佛学中心
中译整理:堪布罗卓丹杰

一丶前言

  首先我们要发起菩提心──发愿为了利益尽虚空的一切众生,都能远离痛苦及苦因,得证究竟的快乐与殊

胜的佛果──带着如是的菩提心来听闻佛法。

  今天大家有缘相聚,一起学习研讨《遥呼上师祈请文》,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这部祈请文在宁玛丶萨迦丶格鲁丶噶举各教派中都非常的出名。在金刚乘的修持法门中,加持的根本上师

丶成就的根本本尊与事业的根本护法,这三者是修持密乘最重要的部份。其中,为了能让加持入心,需要修持

上师相应法,而《遥呼上师祈请文》即是上师相应法当中一个重要的法门。

  尤其当修持《遥呼上师祈请文》,例如“大手印”或“大圆满”等口诀传承的法门时,若是自身不具备根

本上师的加持,只是自己读诵而盲修瞎练的话,那么想要圆满证悟是很困难的——实修甚深法教的要点就在于

一定要具备上师的加持。因此,“遥呼上师”的修持是非常重要的。

  “遥呼上师”的“上师”主要是指教导丶指引我们特殊心性口诀的根本上师,同时也代表所有传承上的祖

师,例如我们直接或间接向其学习口诀丶得授灌顶的所有上师。因此,“遥呼上师”的意思是:向根本上师为

主,与传承上师为辅的所有“上师”来祈请。尤其文中提及了宁玛丶萨迦丶格鲁丶噶举各大教派的著名上师的

名号,全部都要祈请。为什么呢?因为各个传承的法脉都互有关连,例如噶举派也融合有宁玛派的法教,同样

宁玛也依靠噶举,或者萨迦依靠宁玛,因此可以说,各教派间的大师们没有一个是只单独学习一宗一派的,而

是互相参学丶互结法缘的。

  各位大都知道依止“根本上师”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修持密乘法教时,没有上师是不行的。然而可能

有人会问:

  “我没有上师,但是我有本尊,这样可以吗?”

  这是不行的,因为就次第来讲,首先要有上师,再修本尊,之后再修持护法——当知道上师的重要性之后

,就要专一至诚向上师作祈请∶当高兴的时候,不忘上师;痛苦的时候,也知道上师在看护着我。总之,无论

任何时候相信上师您都在身边,将自己的身心全部交给上师,具备全然的信心尽舍一切。

  各位一定要带着这样的信心来听闻丶思惟此次的课程,然后念诵祈请,如此才会有大利益。但是,如果各

位只是把《遥呼上师祈请文》当成一种知识来学的话,这样的心态就不太好了——此次课程的教学与听闻,主

要是为了实修,而不是作学问。

  过去有许多噶举派的大师,虽然没有学习过许多经教理论,但是依靠着对于根本上师的虔诚,得到了上师

身口意的加持,如此即能得到证悟。因此,当各位有机会阅读祖师们的传记时,不能只是当故事书来读,而要

真正深刻思维与感受故事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譬如帝洛巴与那洛巴丶或者马尔巴与密勒日巴大师的传记,表面

上看来只是师徒之间相处的一些故事,但重点是阐述出弟子具备虔诚信心的重要性。

  当一个弟子具备了虔诚的信心时,事实上不需要做太多的经教学习,例如密勒日巴大师,传记中并没有记

载他学习过任何经教,他仅仅具备虔诚具足的信心:完全相信一切上师的指导都是对的,完全相信一切上师所

说都是口诀丶都是教授。无论上师对他示现慈悲相或愤怒相,他都相信这一切都是上师的教授与口诀;因此他

从未丧失过对上师的无造作的虔诚信念──这就是密勒日巴大师能够在一生成佛的原因──因为他具备了百分

之百的虔诚信心,同时因而得到上师的加持。这两者的具备(“虔诚信心”与“上师加持”),帮助密勒日巴

大师在一生当中成就。各位如果好好阅读他的传记,就能感受到这一点。

  冈波巴大师曾经发愿说:“无论上师做任何的行持,他都是利益众生的,都是不可思议的。”〔1〕冈波

巴的上师是密勒日巴大师。此处冈波巴大师提到,无论密勒日巴大师示现任何的行为,他都完全相信上师这么

做,是为了利益众生丶降服众生的心的缘故。上师一切所行皆是不可思议的,我们更要带着虔诚丶恭敬的净观

来祈请。反之,如果我们生起了怀疑的心,认为“上师是不是做错了?”而信心退失丶生起邪见的话,那么,

原本有的一点点的修持功德,也会坏失。因此,无论上师任何好坏丶利害的行为示现,都是为了“利他”而作

,更是为了利益我等修持自心最好的口诀。冈波巴大师说,如此的净观,祈愿能在自心中永远保持,也希望所

有众生都具备这样的净观。

  同样,其他的祈愿文中也提到:“对于己于人具德上师之传记,刹那短暂亦不生邪见,观视所作皆善之虔

敬,愿得上师加持入于心。”〔2〕 如何才能真正得到上师的加持呢?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丶不生邪见──对于上师身语意的行持,不生邪见。

  二丶生起信心──相信上师一切行为示现都是不可思议的,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作。

  具备这两点,即可得到上师的加持。因此这里是在告诉我们,要透过自身的修持才能得到上师的加持。并

不是说每天跟在上师身边就能得到加持。因此,能否得到上师加持的关键在于我们对于上师的行止,是否已经

断除邪见,并且具备信心。

  尤其我们噶举派,正是“虔敬心”为主的实修传承〔3〕,这里指的即是上师相应法而生起的虔敬。显宗

视上师为“善知识”,但在金刚乘与实修上来讲,视上师为“佛”,具备这样的信心才能得到加持,这就是上

师相应法。因此,认为上师是“善知识”丶或者是“佛”的化身,这样的态度是显宗的见解,在金刚乘修持时

要具备的信念是:上师的恩德比佛还大。

  以上简短的介绍“上师相应法”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师徒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能用凡夫的“心”(仁波切说英文是common sense)去臆测的。

这里要谈得是一个重点,当我们具备了虔诚的信心,这也是为什么我平时一直强调:根本上师只有一位,不会

有两位。但传承的上师可以有很多位,可以有百位,甚至千位。因此,噶举祖师的道歌中说〔4〕:“虽然具

名上师有百位,但是具恩上师只有一位。”意思是说具名的上师也可说是传承的上师,或者只要我们依止过的

上师,都可以称为具名的上师,可以有很多位,但是对于指导我们心性丶具备大恩的根本上师只有一位。

  有了以上的认识之后,再去修持本尊法会更容易,之后修持空行护法的修持,才会真正的有效益,这就是

上师丶本尊丶空行的一个次第。相反的来说,如果“上师相应法”的修持不圆满,就算修了在多的本尊也不会

有帮助。这是很普遍发生的问题。

  不仅如此,“上师相应法”可以说是密乘法的一个入门处。

  同时,如果上师相应法没有修好,我们还会有一个问题是妄念太多,觉得“可能这个上师不错,那个上师

也很好,可是还有一个更好的……”选上师变得好像逛街购物一样;会有这样的问题发生,就是因为上师相应

法没有修持稳固的原因。

  总之,在我们开始念诵祈请文之前,要对于“上师相应法”的重要性有认识。

二丶经名

  “遥呼上师”:无论上师是住世,或者已经圆寂,这是没有差别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一个弟子

具备了发自内心深处丶彻骨彻髓的虔诚信心时,上师就在他的身边了,这时只要他一向上师祈请,上师都会听

到丶看到。但是,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虔敬信心,那么就算上师在身边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遥呼上师”的意思即是:随时具备信心来祈请上师丶忆念上师。许多道歌中时常会有一段文字〔5

〕:“知道上师即是自心的瑜珈行者……。”意思是说:当这个瑜珈行者证知到自心与上师无别时,那么上师

无论是住世还是圆寂,他都不用再担心难过了,他已经安心了。

  “虔心悲切”:藏文表达的意思是,好像拿根钉子要钉在你的心上,就是那么深刻的意思。这个意思是说

当一根钉子钉在心上是会很痛的,我们只要一想到上师的时候,就好像钉子扎在心上,是非常深刻的想着他的

。但是这意思并不是一想到上师你的心就痛了,不是这意思,而是当你一想到上师时,你虔诚的心是那么地深

刻,那么的恭敬,信心是那么的强烈,这就是虔心悲切的意思。

  《遥呼上师祈请文》的作者,大家都知道是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但是另外一个传承的说法是由蒋扬钦

哲汪波仁波切所写的,为什么最后要将作者写为“蒋贡康楚罗卓泰耶”的原因是:他们两位的心意几乎是一样

的,他们两位是非常好的道友,所以为了一个殊胜的缘起便写上蒋贡康楚仁波切,在西藏他们两位的名字是可

以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的。

三丶正文

  “拿摩 咕如 贝”是礼敬上师。

  “《遥呼上师祈请文》在各教派中均颇富盛名。而欲求加持之钥,应以出离心虔诚恭敬地吁请, 而非仅

出于口头或文字而已;应从内心中丶骨髓深处生起。坚信‘除上师而外,已无其他更殊胜之佛矣!’以悦取之

声调唱诵。”

  首先遥呼上师祈请文在各教派都颇富盛名,而依止的加持即要以出离心虔诚恭敬的祈请。遥呼上师是非常

出名的一个祈请文,但只是有名是不够的,最主要是祈请的弟子必需要以(1)出离心(2)真实虔诚恭敬的心来祈

请,不只是口头或文字说说而已。

  “应从内心中央丶骨髓深处生起。”这个比喻是很深刻的,平常我们说天气真是很冷啊!冷得我骨头里面

都在冷,这个比喻是说只要向上师祈请,这种恭敬虔诚心不只是皮肉上的感觉而已,而是真正冷到里面,从内

心骨头里面感受到的,这是一个深刻的比喻,我们说恭敬还是要从心中生起,而不是从骨头上起,这意思是比

喻要有这么强丶这么深的信心。因为有时候要解释述说出他的深刻丶他的恭敬丶他的加持有多么殊胜,有的时

候文字是形容不出来的,只好用比喻的方式,所以这里用骨髓深处的比喻法来形容。很多东西是无法用文字表

达出来的,就像龙钦巴尊者(宁玛派一位很出名的大成就者)说到:“尤其是教授有关心实修的口诀,关于心

性方面,很多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甚至在那时候连佛都说不出来的。”

  “坚信‘除上师而外,已无他更殊胜之佛矣!’ 以悦取之声调唱诵。”就是要非常坚信的祈请我们的上

师。

  接下来到了正文:

  “喇嘛 千诺”就是上师鉴知我!鉴知(千诺)的意思就是请您想着我,请您忆念我,知道我。“千”是

藏文里面的一个敬语,白话的意思就是上师请您知道我,任何时候请您看着我知道我。如果你文法没有搞懂,

看到喇嘛千诺会认为是我知道上师。这里是请谁?请哪一位上师知道我呢?“具恩根本上师鉴知我!”这里所

指的根本上师,就是强调在众多上师丶各个上师当中最主要最根本的那一位,比喻来讲,就好像一棵树,一棵

大树有非常多分枝,全是从树根生长出来的,所以说当我们在修持的时候,真正要让最殊胜的加持融入到我们

的心中,唯一要靠的就是根本上师,就像大树的根是一样的。

  以下介绍上师的功德:“三世诸佛之自性,教证正法之根源,圣众僧伽之主体。根本上师您鉴知!”

  “三世诸佛之自性”可以说根本上师就是佛法僧三宝自性之总体,而不只是念念丶说说而已,是真的对三

宝的体性所有了解而说出来的。三世诸佛指的是过去丶现在丶未来诸佛。

  “教证正法之根源”佛法僧当中的正法可分为二个,即教法与证法,教法指的是闻思的学习,而将闻思所

学到的经教运用到心上来实修叫做证法,意思是教证二法的根源也是我们的根本上师。

  “圣众僧伽之主体”是指小乘的圣者丶大乘的圣者,在弥勒菩萨所写的《现观庄严论》当中将圣众僧伽分

为四种:声闻圣众丶缘觉圣众丶菩萨圣众及佛圣众。在这里所指的圣众僧伽主要是指前三者,主体就是最主要

的那一位,在所有的圣僧中最主要的一位就是根本上师。

  “慈悲加持之巨藏,二种成就之生处,事业所愿悉赐予。根本上师您鉴知!”

  “慈悲加持之巨藏”指加持的根本即根本上师。

  “二种成就之生处”二种成就是指共同的成就跟殊胜的成就。这二种成就可以说都是依靠修持本尊而来的

,本尊修持的根本丶生处也是根本上师。共同的成就是指依靠一些外在的物质或依靠持咒的力量来帮助我们得

到成就,不论是外道或者是佛教徒也好,都会使用的方法,所以叫做共的成就。另一种说法,共同成就是此生

当中的成就及利益,譬如在此生当中可以得到长寿丶财富丶智慧增长丶或者能消除病痛烦恼等等,就是一般共

同的成就。殊胜的成就指的是究竟圆满的成就。它是出世间的,譬如心中能生起究竟的智慧,或者证悟到万法

的实相,就称为殊胜究竟的成就。这二种成就的根本就是要修持本尊法,透过本尊才能得到,而本尊跟我们的

根本上师是无二无别的。

  “事业所愿悉赐予”事业的根本就是护法,事业可以分为息增怀诛四种。因此在这里我们相信丶虔诚的生

起信心,知道一切加持的根本丶成就的根本及事业的根本都是我们的上师,因此接下来说:“根本上师您鉴知

!”根本上师请您鉴知我。

  接下来的几段提到了法身丶报身跟化身,法身即是阿弥陀佛丶无量光佛;报身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是莲花

生大士,他们三位与我们的根本上师是无二无别的。一般我们对于三身的解释非常多,本性空可以说即是法身

,自性的明是报身,任运的显现是化身,这就是基位三身的解释。当圆满了究竟基位三身的修持后,就可以得

证果位的三身。是谁可以见到果位上的三身呢?法身,已经完全清净了业力的众生才能见到。报身,是清净一

部分业力的众生能见到。化身,是还没有清净业力的众生都可以见到。

  “上师无量光佛鉴知我!祈自离戏法身界垂顾。我等流转轮回恶业众,得接引至大乐清净土。”“上师无

量光佛”是他的外显形相为无量光佛,但是他的本质跟上师是无二无别的,因此称上师无量光佛。

  “离戏法身”法身是远离各种八边的戏论,远离八边就是远离生丶灭丶断丶常丶去丶来丶一(非一)丶异

(非多)。所以我们常说离戏,离戏的意思就是远离这八种的戏论边。这在龙树菩萨的著作中有非常清楚的解

释,在《中观根本论颂》中介绍到,龙树菩萨在对佛陀的“赞颂文”中使用了远离八边的赞颂。“法身界”就

是刚才提到三身中的法身,有时称为三身或者是四身,就是法身丶报身丶化身及自性身,为何将法身摆在第一

个位置?所有的报身丶化身及自性身是从哪里出生的?安住于哪里?它们的根本就是法身。所以法身就是最根

本的一个基础,有时也称法身为无漏的身,如果各位看到无漏身不要觉得很惊慌,其实指的就是法身,不用担

心怎么又多出一个身了!所以说一切无漏的功德都是由法身而生起的。这句的意思是祈请无量光佛从殊胜的法

身界中,慈悲地眷顾丶垂顾谁呢?如何来垂顾?指的垂顾是:

  “我等流转轮回恶业众,得接引至大乐清净土”希望与上师无别的无量光佛能垂顾所有的众生,在种因及

三业等各种的业烦恼都能消除,在果上的痛苦也能消除,从轮回当中能解脱,“得被接引至大乐清净土”。

  投生净土不一定要断除所有的业烦恼,透过虔诚地祈请阿弥陀佛,或者清楚观想净土的形相,再念诵阿弥

陀佛的咒语或名号时,就算不消除我执,不消除烦恼也是可以投生的,这是阿弥陀佛特别对众生的慈悲跟眷顾

,这并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特别是在净土的经典里面都清楚地记载着,这不是指投生至净土,就不用除烦恼了

,不是如此之意,真正消除烦恼是很重要的,因此不会在净土的经典中听到,阿弥陀佛说不用消除烦恼了,而

是烦恼还是要消除,净除烦恼是很重要
《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讲解(二)

作者:桑杰年巴仁波切


  “得接引至大乐清净土”指的就是接引至净土。

  第二位是向观音菩萨祈请,这是属于三身中的报身。

  “上师观音菩萨鉴知我!祈自净光报身界垂顾。彻底平息六道之痛苦,拔济三界轮回出樊笼。”

  “上师观音菩萨”外显形相为观音菩萨,但本质自性是我们的上师,所以称“上师观音菩萨”。

  “祈自净光报身界垂顾”的净光是指心的本性丶心的实相,当我们形容心的本质丶力量丶功德的时候,可

分为两个部分而论:心的空分及明分的部分。空分的功德是指无漏的功德,也就是法身;而明分的部分,就是

净光的部分,也就是报身。报身的意思是指它并没有与法身分开,是从法身的本质自性当中显现出来的显相称

之为报身。报身分为五种决定的报身:

  处所的决定(地方):报身决定的地方是密严刹土。

  时间的决定:指时间是流转不息的。

  教主的决定:指释迦牟尼佛,它的本质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谓教主的圆满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殊胜

庄严的报身佛。

  眷属的决定:是他的周围都是菩萨,除了菩萨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眷属了。

  法的决定:只有大乘法门,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法门了。

  在五种决定的报身界当中,观音菩萨对我们垂顾,希望他垂顾我们“彻底平息六道之痛苦,拔济三界轮回

出樊笼”,这里的六道是三恶道(地狱丶恶鬼丶畜生)之苦痛及三善道(人道丶阿修罗道丶天人道)之苦痛都

消除。

  “拔济三界轮回出樊笼”(三界为欲界丶色界丶无色界),是根本从轮回当中得到解脱的意思。

  以下是提到化身,也就是莲花生大士。

  “上师莲花生处鉴知我(莲花生大士)!祈自北瞻莲光境垂顾(乌金净土)。浊世失怙弱小之众生,愿以

悲心迅亟为怙佑。”

  “上师莲花生处鉴知我”是外显形相为莲花生大士,但本质自性是我们的上师。

  “祈自北瞻莲光境垂顾” 指的就是乌金净土,也被称为猫牛洲,这个地方就是莲花生大士住的地方。

  “浊世失怙弱小之众生”这里的众生当初的是指藏族百姓,因为藏族的百姓生活非常的困苦,主要也泛指

一切的众生,浊世是现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众生烦恼多丶病痛多丶各种灾害也多,各种快乐越来越少,苦

痛越来越多的时代就称为浊世。所谓的“浊”在藏文里就是非常污秽丶肮脏的意思,越来越脏的意思,不是什

么变肮脏了,最主要是我们的烦恼加重了,当一个人烦恼重的时候是不会有快乐的,痛苦会越来越多。

  “愿以悲心迅亟为怙佑”中迅亟则是以悲心非常快速的眷顾我们。

  在我们对《遥呼上师祈请文》的文字上有所了解的时候,就要用悦耳之声来唱诵,这是很重要的,我们会

因为音乐的调子而有不同的感受,悦耳之声能让我们真正发起感动的心,所以我们要了解上师的解释是什么之

后。再思维他的功德,要以一种悦耳的声音来唱诵它。我们看到很多大成就者都流传下来许多的道歌,在西藏

很多的道歌都是用唱诵的,譬如说印度有很多“朵哈”,如萨惹哈道歌,如果你不懂它的意思就这样唱着,那

么就只是一种唱歌而已,那是没有太大帮助的。所谓没有太大帮助丶没有太大利益即是得不到上师的加持力。

  “上师智海王母鉴知我(依喜措嘉—莲师空行母)!祈自大乐空行城垂顾。我等恶业众出三有海,度脱至

大解脱之境域。”

  “上师智海王母鉴知我”即是依喜措嘉佛母,大家应该都认识她,这里提到的空行母有两位,一位是依喜

措嘉,另一位是南达尔瓦。是莲花生大士在修持秘密金刚乘时,为了生起大乐智慧的空行佛母,佛母在外显现

是依喜措嘉,但内在的本质却是大乐的智慧。“上师智海王母”是外显为智海王母,本质是上师之意。

  “祈自大乐空行城垂顾”,空行分为大丶小两种,此处的空行是两种都有,密乘分为外密丶内密及秘密的

修持,空行的修持是秘密的修持方法,所以这里不多做解释,扼要地讲就是空乐的智慧,就是从大乐空行城里

垂顾我们。

  “我等恶业众出三有海,度脱至大解脱之境域” 意思是帮助我们从轮回三有海中出来,安立我们至解脱

的境界。

  以下是向传承祖师祈请。

  “教藏传承祖师鉴知我!(教传传乘即从金刚持传下来之口授传承,岩传传乘即莲花生大士岩藏法本及教

授之传承)祈自双运智慧界垂顾。穿越自心迷妄之暗室,愿令生起证悟之慧日。”

  “教藏传承”在宁玛巴的传承分为两个,第一是教传的传承,第二是岩传的传承。第一教传传承是莲花生

大士当时在西藏,亲口传授下来的口授传承,譬如不为具有仪轨的传承,及指引心性的口诀教授的传承等等,

都是由莲花生大士当时亲口传下来,透过不间断的口耳相传,沿续到现今的传承就叫做教传传承。它也被称为

远的传承,这传承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有各种仪轨的修持,有关各种坛城丶有关口诀,非常丰富。第二种岩传传

承是当时莲花生大士将一些重要的口诀教授或是修持仪轨岩藏起来,同时他也预言授记未来会有哪一位伏藏师

在什么时候丶什么地方将被他取出来,后面的这些教法叫做岩传传承,它也被称为近的传承。有时候各位也会

听到一些新的传承或旧传承的说法,新的传承指的是岩传传承,旧的传承指的就是教传传承。所以宁玛派的行

者如不是修教传传承就是修岩传传承而已。

  “教藏传承祖师”是指外显形相是传承祖师,本质跟上师是一样的。

  “祈自双运智慧界垂顾”双运在中观里面是常用到的,在金刚乘里也是一个常用辞,中观谈到的双运是,

如要生起中观证见时,会有四种觉受(知空丶离戏丶双运丶等智或是平等)当中的一个,这双运就是中观应成

派所说的。而在中观应成派来讲又有不同的四种觉受(显相丶空性丶离戏丶双运),这里提出的这个解释是对

各位将来在学习这方面的见解时是有帮助的。这是在喜哇措大师之《中观庄严经论》里面提到的,净印大师的

著作当中也有。此处所谈到双运的智慧主要是金刚乘里的讲法,金刚乘通常分为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在圆满

次第当中,以宁玛派来说圆满次第分成五种,这是当中的一个,是指方便大乐与智慧空性的双运,是方便跟智

慧的结合,双运并不是把两个东西合在一起,而是无分别丶任运而成的,所以在我们修持圆满次第的时候,如

果能了解乐中具备有空,空性中具备有乐,能够证知空乐是无二分的,它本来是任运自在的,这就叫做乐空的

智慧生起,俱生乐空的智慧。并不是说透过一个修道的方式将它们两个合在一起,而是它在根本上丶修持上丶

在果位上,这两者向来是一体的。要认知体悟到双运本质的方法,首先要依靠生起次第,之后才能体会到圆满

次第的乐空双运,这也就是说没有经过生起次第的修学是无法进入圆满次第的。所以这里句子中提到的双运,

就是乐跟空双运的智慧,在这样一个双运的智慧界中垂顾我们。

  “穿越自心迷妄之暗室”迷妄指的就是我们的无明,也就在还未证得乐空双运的俱生智慧的时候,在没生

起这智慧时,我们都还在无明的暗室中,但只要我们证得了乐空双运的智慧,我们就可以穿越这个暗室。穿越

就是消除暗室的意思。

  “愿令生起证悟之慧日”是一个比喻,当证得乐空双运的俱生智时,比喻就像太阳升起。以世俗谛的修持

,平时我们念祈请文的时候观想一个对境,如依喜措嘉,或者是任何一个上师在自己的前面虚空而向他来祈请

,希望生起证悟的心。但是究竟义来说,要了解的是并没有一个自他分别的对境,而是自心就具备了这些力量

,这就是在瑜珈行者,金刚乘修持当中分的两种,一是造作的瑜伽修持,一是无造作的瑜伽修持。所谓造作的

瑜伽修持,这方法是为了初学金刚乘丶密乘的行者,在他们慢慢进入到金刚乘时,透过一种造作的方式或叫做

假的方式丶非真的方式,如同告诉你有一个本尊要你去观修他,向他祈请,透过这方式接引行者入金刚乘,所

以会有各式各样的坛城本尊,这一切的观修法门都属于造作的瑜伽修持法。

  在造作的瑜伽法中修持稳定之后,就可以进入无造作的修持,在无造作的瑜伽修持中,就是要悟知没有一

个外在的坛城本尊存在着,而是在我们内观自心时证知,一切坛城本尊就是我们自心的显现,与自心是无二无

别,如此的一种观修方式就是无造作的瑜伽修持。在观音修持仪轨最后一句话提到:“自心与观音是无二无别

,因此安住在法性体性当中”,这个就是无造作的瑜伽修持。所以从胜义谛上究竟的显示来说,我们常问到有

没有得到灌顶?我们是否得到上师的加持?有没有得到成就?这都要以我们有没有做到无造作的修持而决定,

以上最主要的这一段是告诉大家,当我们在念诵祈请文的时候,是要透过一种造作的瑜伽修持方法向一个对境

丶对象来祈请修持,更要了解真正究竟义是为了要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心而进入到无造作的瑜伽修持方法,这

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造作的瑜伽修持,它是不会有太大利益的。

  问:刚刚讲到根本上师只有一位,在观想上师的时候,是不是以仁波切或者是法身丶报身丶还是像以法王

或仁波切为根本上师?能不能以阿弥陀佛或者是莲师为根本上师?以仁波切或法王为上师丶或是以莲师或释迦

牟尼佛为上师,莲师我们可能看不到,法王或者是仁波切是看得到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根本上师。

  答:我们说要依止或跟随一位根本上师丶找寻根本上师,就是没有办法告诉你,他就是你的根本上师,没

有办法这样子去指派让他当你的根本上师,事实上有几个要点可以依循:(1)要找寻根本上师一定是我们过

去师徒之间,有因缘具有这种法源,自然在今生你就会对他生起信心而依止他,这是自然产生的一种法源。(

2)通常根本上师一定是指跟我们一样有一个肉身及五蕴身的上师,可能要依止见不到的观音菩萨或是莲师很

难,也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也不一定,因为就像佛所说的我们凡夫是无法知道另外一个凡夫真正的本质是什么

,所以可能我们依止的,就是观世音菩萨或是莲师的化身也不一定。要依循上师的要点,共有两个:(1)这

位上师是过去生跟我们有法源,今生我们自然会对他产生信心(2)依止的是跟我们同样具备有肉身的一位上

师。

  问:仁波切刚刚提到空行,他分为大小是什么意思。

  答:因是密乘,不方便说,所以只说出它的名称。

  问:无造作的瑜伽,在胜义谛来讲是不是代表自身就是已经具足了法报化三身? 第八页,我等恶业众出

三有海,三有指的是什么?

  答:是可以这么说的,最主要在显宗里面会这么说,但是在金刚乘里解释的更深,无造作的瑜伽指的是透

过根道果各个部份的功德来解释它,比如说在大圆满里面在无造作的瑜伽时提到三身的时候,要用三身的坐姿

来禅修大圆满,利用三身的眼睛观看的方法来禅修大圆满,它讲的更深。

  三有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是地下丶地面丶地上,另外一种说法是三界。
《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讲解(三)

作者:桑杰年巴仁波切



--------------------------------------------------------------------------------

  首先我们要发起菩提心,发愿为了要利益众生,都能够成就遍知的佛果,因此我们来听闻修持甚深的上师

相应法门。
  “遍智无垢光尊鉴知我!(龙钦巴—宁玛派后期弘法大师)祈从任运五光境垂顾。圆满本净密意之大力,

愿令达到四相之究竟(法性现前相丶证悟增长相丶明智如量相丶法遍不可思议相)。”
  “遍智无垢光尊者”就是龙钦巴尊者,我们向他祈请,就跟之前祈请的上师是一样的,外相显现的是无垢

光尊者,本质是我们各自的根本上师,无垢光尊者的功德是什么

呢?就是下面的三句“祈从任运五光境垂顾,圆满本净密意之大力,愿令达到四相之究竟”这三句就包括了大

圆满所有修持的精要。一般来说在宁玛的修持可以分为任运跟本净两部份,任运的部份是指立断,本净密意的

部份是指顿超,立断跟顿超这两种方法,在大圆满的教法里,本净的修法是适合比较懒的人,任运的方法是适

合比较精进的人。在大圆满里本净跟任运的形容是:“无须依靠精进而能任运修成的,就是本净的修持;在任

运里是指一个精进者能够透过努力而成就的方法”。

  “祈从任运五光境垂顾中”任运就是指刚刚所提的本净任运当中的任运,指的是所有根道果的一切功德,

是每一个众生心中自然就具备的,它不是新造作出来的丶新生长出来的东西,而是根道果的功德在每一个众生

心中本来就是俱生任运的,因此任运的意思就是它本来具备的并不须要刻意造作而有。再讲的更仔细一点,大

圆满任运的修持方法分为,前行跟正行两个部份,在前行的部份又可以分为三个次第,前行有一个名称就叫做

牵引,牵着你的鼻子拉着走的前行法门,这并不是我们需要有个东西放在鼻子上拉着走,而是它含有这样的意

思,就像在大手印禅修之前也有分为前行的部份,它有特别的前行,大圆满任运的修持法门,也有它自己的前

行就叫做三种牵引的前行法:
  (1)三身的牵引法:此时上师会带领弟子去听闻并学习地水火风四大种声音,不论它是什么声音,主要

就是学习这四种自然的声音。
  (2)觉智的或者是明觉的牵引法:是学习将轮涅分析出来的方法,这时要做各种特殊的不同的行为,透

过这个方法开发我们的觉性,譬如不穿衣服裸体的到处走,或者在森林里面学习野兽的叫声等等,或是学习黑

噜嘎的行为,总之都是一些跟世间反常的行为,透过这些行为能够断除我们对二元执着对立的心,但是这不是

随意的按照自己的意思想做就做,而是透过次第的教导才能够学习的体验,也并不是说只要去住在山上闭关的

行者,就可以学习这样的方法,或者是有奇怪行为的人就是修这种的方法,而是是要透过次第的修持包括大圆

满所有共与不共的前行修持,以及明体方面的前行都学习后,接下来才进入到本净的学习,再进入到任运的学

习,之后,还要透过上师的教导告诉我们某个方法才能够起修,所以是听闻到之后,也要很认真小心的学习,

不是随便就去做,以随便的心,不如法的修持反而会造成上师跟弟子一起堕入地狱的因。
  这里仅是透过文字的介绍解释出来的,当我们要去实修的时候,我们的责任就是自他的责任,即是好好的

去实修它,认真而不可以随便乱做。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个情况就是很喜欢这一些大的丶比较有名的法,譬如大

手印丶大圆满,觉得这些知识很高,马上要一把抓住赶快来学习,但事实上当大家只想到它的名气,这种大名

气,事实上反而会忘了其中的危险性。我们是要很谨慎地来修持的。以前密勒日巴大师就曾经跟冈波巴大师说

过:“你的见解是要深如山如天空一样高,但是你的行为是要非常的仔细,是要比糌粑粉还要微细。”这里另

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大师叫做耶谢帕莫竹巴大师,他是一位很出名的大成就者,他证得了心气无二,而且透

过气脉明点的修持他真正得到了证悟而且非常的长寿,他的老师就是是冈波巴大师,传统上弟子都会去找老师

将他修持丶证悟报告给老师听,譬如说他禅修生起了什么样的觉受有什么样的感觉等。有一天他就跑去找冈波

巴大师,他正想讲他的及各种特殊的觉受,想要讲他的证悟的时候,这时候冈波巴大师那时正在吃一个大的糌

粑团,就说:“我看你还是别报告好了,基本上你的证悟可能还没有我的这个粑来的好。”意思就是这个糌粑

至少吃来还会饱,你的证悟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对你是不是真的有用,还是要特别的小心跟注意。意思就是就

指这位大师是一位很大的成就者,他也证得了心气无二,但是在上师带领他的时候,对于他各种的觉受还是要

一再警惕他,不要生起傲慢,不能够随便宣说。各位在这里听完这一段的解释后,对这一些字的解释可能做了

笔记了,如果真的要修持是要非常的仔细认真的修持,不能随便修的。
  (3)心牵引的前行法:是指身口所有的前行修持法门都包含在里面了,包括身语意的前行修持。

  在前行都非常稳定的修持之后就进了正行。
  正行分为两个次第:
  (1)三个要点:身要丶心要丶境要。身的要点指的就是要以三身的坐姿来修持,要让自己保持坐直三身

的坐姿来修持,身体的要点包括三身:法身,就是本性空,报身是自性明,化身是指能够任运的显现,以三身

的坐姿来坐着,这个身体的坐姿就叫做身的要点。心的要点,即法界的要点,全名叫做牵引带领我们的法界的

要点,主要是指我们的心,我们的心也要保持三身的要点,也就是心的本质包含括法身的本性空,报身的自性

明,化身能够任运的显现。境的要点是界智不二,界是空性,智是明觉,在大圆满里讲的是明觉,所以是界智

不二,即教我们的气息不要刻意的太用力而是要自然的呼吸。
  (2)四灯:就是水灯丶界灯(明觉与空界两者不二)丶明点空性灯丶智慧自生灯。简单解释水灯,了解

到一切的外显都是外在的显相,譬如色声香味触等等一切外境都是由的心,透过我们的觉智,为心的一种利用

,或者利用它的一种力量的显现而显现出各种外境,但是向内来观看会发觉,只有一个觉性存在着,就只有这

么一个明觉的心存在着,但是这个明觉的心是要透过缘的作用之后,才能将各种的外境能够显现出来丶能产生

利用,这个缘的名称就叫做水灯。在这里很多共同的解释都会提到一句话:“向内的自明唯一”就是向内观的

时候自明的觉性或自觉的这念心只有一个,是唯一的,但是当它向外来执取的时候它还是能显现出各种的显相

,在大圆满里面会用到“明”这个词,这是我们觉性的明的部份,这个明有一种力量的显现,跟能够显现的一

种能力的泉源,它不像噶举派会以“光明”表示,它是用明或者是力量称做觉明,就是指当这一念心的觉明能

够向外执取各种境的时候,它需要依靠一个因缘一个出口来执取各种东西,这个出口或缘就被称为四分当中的

第一个水灯。水灯是指明觉的部份,透过明觉的执取向外能够来认识外境的部份就叫做水灯。
  第二个部份指的还是我们的这念心,主要是空分的部份,指心空分的部份,向外执取力量的时候就叫做界

灯。
  第三个部份叫明点空灯,它是第一个水灯的部份,代表的是明觉利用力量的显现,第二个界灯的部份是心

空性的一种显现,第三个强调的是的明觉跟空界的合而为一,也就是明空不二,或者觉智不二的,界智不二的

,这两个合而为一的时候,可说是明空不二的需要是一种所依,然後才能够显现,譬如前面的花是明空不二的

,或者说诸法都是明空不二的,但它的所依是什麽?会说是因为有这朵花,同样我们在讲明觉不二的时候,为

所依安立一个名字就叫做明点空灯。就好像因为平常都会用到这些词,譬如说界智不二或者是一般大手印叫做

明空不二等等,这一些词,我们在讨论它的时候不能只是说,而是要一些举例即一个所依,透过所依才能够了

解,譬如我们要了解觉智不二丶界智不二或者是明空不二,譬如说要维持我们的心明空不二,可是讲明空不二

,还需要依靠我们的心,需要有一个所依的对境例子来解释它。
  第四是智慧自生的灯,这可以说是最究竟的一个灯,它指的就是界智不二的部份,这里谈到究竟的说,这

界智不二的本质或自性是从来就没有被各种的覆障,各种的烦恼根本业,从来就没有被它们污染过。它是本来

就清净的,所以也不需要依靠任何的境丶任何的外缘来成立它,而它本来就远离一切的染污,是本来清净的。

譬如是无云的晴空,它本来就是清净,它俱备非常晴朗的开阔,好像在一个无云的晴空当下,你可以看得到月

亮,可以看得到太阳,可以看得到一切,它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同样的这界智不二的心的本质,因为它远离一

切烦恼的染污,所以它是晴朗丶非常开阔的,这个见解可说就是大圆满在教授胜观方面的主要见解。以上就是

四灯的部份。基本上刚刚这四灯是指在大圆满修持任运法门的时候,上师会直接指引丶告示丶带着弟子,指引

他的心性的时候,会以这个来教授,刚刚这段解释只是一些文字上面的介绍,并不是在指引心性修持的部份,

所以这样介绍只是对四灯文字上的解释而已。
  在萨迦派里面通常也会有这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譬如萨迦派在教授道果法门的时候,会有两种的教授方式

,一种叫做唾谢,就是可对大众来宣讲的一个方法,这时候可以仔细介绍道果文字上的意义。另一个叫洛切,

是真正实修道果法门时,上师会单独把他叫进来,告诉他这道果是指引心性的法门,一步一步带领,这个叫做

洛切。所以刚刚这一段仁波切的解释只是叫做唾谢,就是能对大众宣讲的一个解释,无论是任何法门如大手印

丶大圆满里都会有这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共同的教学方式指的就是可以对大众来宣讲,不共的方式丶特殊的方

式就是单独实修的来传授。经典上也提到,实修方面是没有办法对大众宣讲的,如果宣讲了是不会有利益也没

有加持的。以上为任运的修持它分为前行跟正行两部份,前行就是三种牵引丶导引的前行法,还有正行的部份

就是四灯的修持法。

  “任运五光境垂顾”一般来说彩虹都具备有这五种光芒,在大圆满里曾提到:“如果你能够证知到五光道

的修持时,它就是智慧,当你无法证得这五道本质的时候,它就是烦恼。”就是说如果不知道五种智慧的本质

,那么它就会幻化为烦恼,这在大圆满的普贤祈愿文里曾提到,当不清净时就是贪瞋痴慢嫉五种烦恼,清净的

时候就转变为五种智慧,深刻的讲这五光可以解释非常多的,所以在五光转变成为清净为五智,即是法界体性

智丶大圆镜智丶平等性智丶妙观察智丶成所作智,这样的一个任运可以说就是清净五光的本质,任运跟五光的

本质是没有任何分别丶是合一的,所以这里才说从这种任运的五光中垂顾我们。
  接着是进入本净的修持。本净就是空性,也指心的本质实相本来是清净的,这就是本净的意思,这在大手

印丶中观里面所谈到的其实都是一样的,指的本净就是在形容我们的心是本来清净丶没有受污染的,所以就是

本净密意的修持。
  “圆满本净密意之大力”的大力是在大圆满里面提到五种瑜伽的修持,指的就是资粮瑜伽丶加行瑜伽丶见

瑜伽丶修瑜伽丶无修瑜伽这五种瑜伽,这些解释起来是蛮复杂繁琐的,所以就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第一资粮

瑜伽的修持法门,是透过我们的分别念丶妄念去修持,依这妄念来修持也分两个部份:(一)是修持空性丶光明

的部份,或者是透过我们的妄念来修持观想有一个本尊身形的各种显相,透过这个妄念作意来思维修持空光明

,本尊身各种显相的修持方法,就是资粮瑜伽的修持法门,浅显来讲,我们刚开始是无法现证,或者真正直接

证得空性的内涵的,所以还是要需要透过妄念丶分别念来观想这种空光明大概是什麽?去了解它,或是以本尊

的各种形象显现,我们透过作意妄念去分别它,这个跟在经部或者是显宗里谈到的资粮道是很像的,显宗当中

谈到对於空性,在资粮道我们还没有办法现证它,所以要透过作意的观修方式去思维它,这有一个专有名词可

以翻为「意乐作意的瑜伽」。
  (二)修持法门的专有名词解释就是分别各种种性,就是分别善的丶分别各种种性的一个修持瑜伽方法,这

个意思是指在大圆满里面第二个部份已经进入到加行道了,在大圆满里形容加行道会说:这时候就算是你还有

这些问题,但是你已不会再落入到下道或者是不会再落入到第一道去了,这个名称的意思就是,这时候你的种

性是在上面了,你已经是在上面的时候,就不会再往下了,这是指大圆满里加行道的部份,这意思就是虽然你

还是有漏的,因为你还没有真正现证得空性,但是因为已经进入到大的丶高的种性当中後,你就不会再往下堕

落了。
  第三个瑜伽修持叫做呼出大气的瑜珈修持,这是指进入到见道丶进入到第一地欢喜地菩萨的时候,是远离

恐惧的。在还没进入到见道还在资粮道加行道的行者(菩萨),他们还是具有恐惧,具有五种恐惧:(1)害

怕担心没有吃的丶穿的。(2)害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功德在哪里,害怕别人不赞叹他。(3)害怕没有弟子,会

担心弟子的多寡,也会担心弟子修持的好不好。(4)对死亡的恐惧。(5)对恶道的恐惧。各位日後在经典中

看到菩萨的五惧指的便是刚刚这五个。在资粮道丶加行道的菩萨尚会有这五种恐惧,但是进入见道的菩萨就没

有这种恐惧,所以这叫做呼出大气的部份,就进入到了见道位了。
  第四个是得到授记或者说得到大授记的瑜伽方法,授记就是确定将来会在一个什么地方,有哪一个菩萨出

现等等授记,就是得到大授记的瑜伽。这里讲的是能确定将来在什么样的地方丶什么样的时间丶有什么样的菩

萨出现的大授记,就是“得到大授记的瑜伽”。第五个就是这句“圆满本净密意之大力”就是本净密意之圆满

大力,也是已进入到无学道的修持,就是圆满大力瑜伽,这意思就是有学道的学都圆满了,已进入无学道的时

候,它的力量就能够圆满的开显出来,比喻就像山上的老鹰,在幼鹰还没有真正完全长满羽毛翅膀的时候是飞

不起来的,当它长大羽异丰力量大的时候,就可以像它的母亲一样飞出去,所以这是指我们很快能够成佛了。

即“愿令达到四相之究竟”(法性现前相丶证悟增长相丶明智如量相丶法遍不可思议相)。

  问:仁波切刚才讲的无修道的部份,
  答:这是说如果你圆满了无学道时,成佛就是五道圆满了就成佛了,第五道圆满的当下就是成佛了。
  问:曾听过根本上师就是让自己证悟自心本性的,才算是根本上师而且只有一位,如果我们在学习的现阶

段,因为常会蒙受多位上师的法教,而且对很多位上师都觉得很相应,是否我们还是必须有所抉择?在学习上

还是必需认定一位为我们的根本上师,对我们的学习是否会比较有帮助,如果有两个或三个的时候,我们要怎

么去抉择?
  答:根本上师的意思就是,上师他告诉你口诀跟修持的方法对你真的修心有用,而且真的帮助你证得自心

,真的帮助你了解大手印大圆满,这样的一位上师他就可以称之为根本上师。
  问:仁波切也讲过不能像购物一样,大家当然都不想这样,但是自己可能内心还是会想要怎么样去抉择跟

随一个上师?要根据什么因素来抉择一个主要跟随的上师?
  答: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是需要跟随很多上师去学习,但是你可能会跟随很多上师去学习大手印,像在台湾

也有很多上师在教授大手印的传承跟修持口诀,你在跟随这些上师当中,会有一位你自然会发觉他的口诀真正

的对你有帮助,对你的心性有帮助,他也是次第次第的告诉你每一段的证悟是什么,一步一步来带领你,自然

根本上师会出现的,因此当这个根本上师出现代表你心的证悟已经有一个体会的时候,这时候你再依止其他的

上师其实学到的东西是一样的,也都是不会远离你心性的东西。
  问:如果以空性究竟的实相来说,就四加行而言,近取因是不是上师相应法,聚了缘是不是就是皈依大礼

拜,金刚萨陲及献曼达?
  答:是可以这么说的,上师相应法是近取因的方法,虽然放在不共加行,但事实上它也是正行的法门,所

以透过正行的上师相应法的法门,我们是可以直接证悟空性,证悟心性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直接透

过上师相应法来证得空性,这是因为有根器的不同,对于初学者或是比较钝根的一般的凡夫众生,还要有闻思

修的次第之后再修持上师相应法的话,会觉得更容易得到上师的加持,而证得上师相应法,但是对于上根器的

人来说就不需要透过闻思修的智慧生起,而是直接透过上师相应法得证悟,所以要看每一个人的情况不同,不

可以一概而论。
  问:刚才仁波切提到依次第来找到自己的根本上师,但是之前听过一个显教的师父说:“一个人还没有证

悟到空性之前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想法”,因为没有证悟到空性之前自己的一些想法是被烦恼所污染的,这样的

判断会不会有错误?如果依次第来修还没有见到空性,这时候的判断会不会有错误,这样子去抉择到的根本上

师是不是就不如法?
  答:基本上根本上师这个词指的是在帮助我们证悟到心性空性当下的这位老师才成为根本上师,在这之前

,可能你跟随上师学了很多禅修口诀,但是他都不可以称为你的根本上师,只能称为你的上师,直到你的功德

圆满,然后能认出你的心性丶空性时候,那个上师就称为你的根本上师。
  现在的情况是大家对根本上师变成滥用的太普遍了,每一个人都会说,他是我的根本上师,但我还有一个

根本上师,也有很多个根本上师,如果有一天有人问到他为什么是你的根本上师,你可能回答不出来,其实他

为什么会成为你的根本上师,代表你心中就是因为透过他的指导跟指引证悟了心性,真正完全证悟你心性本质

的实相的时候,他才会成为你的根本上师,同样的一个情形用在我们灌顶的时候,现在很多人都会问到:我到

底有没有得到灌顶?我是不是违背了什么灌顶的戒律?会问到很多对么灌顶的问题,其实灌顶跟找寻根本上师

是同样一个事情。
  正确的真实的灌顶是,上师透过迎请智慧尊,将智慧尊心的智慧,心的实相上师要如实的传予这弟子,这

个弟子在得授灌顶的当下,也证得了他自心的智慧时,便开发了他自已的心性,这个才叫得到灌顶,这个上师

才能够叫金刚上师,这个弟子才可以叫做金刚弟子,所以是这样情况发生的时候,弟子透过灌顶的时候,将灌

顶的智慧在心中开启的那个当下,认识自心的时候才叫做真实的灌顶。
  现在很多人都对灌顶到底是什么意思,或是到底得到灌顶了没有?如何名真正的跟随?他是你的根本上师

,就代表因为依止他而证悟到自已的心性,如果能够引导你使你证悟心性的人,他就是你的根本上师。同样地

你有没有得到灌顶在于你有没有因这灌顶而证得自心性,透过灌顶而成就了智慧,那就是得到了灌顶,以上这

两种是同样的意思。透过这个解释就可以了解所谓金刚上师跟根本上师其实是同一个内涵意义,以上这些不懂

的话,可能每年你都会突然多一位根本上师,然后再久一点,搞不好上师跟弟子就吵架了。
《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讲解(四上)

作者:桑杰年巴仁波切



--------------------------------------------------------------------------------

  为了要利益无量众生都能够成就究竟的佛果,因此我们要依靠甚深之道,即上师相应法的修持,而来听闻

《遥呼上师祈请文》。
  之前讲到“圆满本净密意之大力” ,本净修持中的前行法跟任运当中的前行法,三个导引是一样的,之

前任运部份之前行曾谈到三要,本净的时候是谈到四解脱:即本来解脱丶自解脱丶赤裸解脱丶边际解脱,这是

在本净的正行部份,谈到四解脱的内容。大圆满里使用的一个词叫做“本住俱生慧”,它就如在大手印当中称

为“基位光明”的词是一样的,基位光明和本住俱生慧都是一样的含义。这样一个本住基位的俱生慧的是在哪

里呢?它是透过四种解脱来解释,也是存在四种解脱中。
  (1)本来解脱:自生慧它不是透过对治法丶不是透过修持将它开启的,自生慧它不是有染杂丶染污的,

或是透过对治法将它清净之後的自生慧,它是本来就具备的,自生慧的功德也是本来具足的,这样的一个自生

慧的功德无论是在轮回还是在涅盘时,都不会受到影响,它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意思也是说对治法本身的功德

跟力量,就是自生慧,自生慧已具足了对治法的功德,它们是一个东西,而不是自生慧之外尚有一个对治法。

如果我们能够证得对治法本身的功德跟力量,即是自生慧本身就具足的时候,在证得“了知”这个当下刹那就

可以得到解脱,相反的如果以为这是两个东西,还要另外找一个方法用对治的功德将俱生慧开启,这是不可能

的。
  就像密勒日巴大师曾经对冈波巴大师说到:“真正的实相或者说胜义的心它指的就是的这念心,也就是当

下现在会生起各种的妄念,有各种粗的妄念丶有各种烦恼的心,这个就是实相,它就是胜义。除了这个具烦恼

的心之外,如果我们觉得向外还可以找到一个胜义实相的心,那是不可能的。做个比喻,就像有一种人叫做杰

,他们额头上会有一个宝珠,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额头上有宝珠而到处向外找宝珠是一样的。”这个本来解

脱,是指对治法的功德方面。
  (2)自解脱:是我们所断的。譬如烦恼的部份,在我们自心当中可以说具备了各种覆障丶烦恼,尤其贪

瞋痴是主要粗大的烦恼,还有各种细微的烦恼,现在想找一些方法将这些烦恼消除。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另外找

一个对治法将烦恼消除的,我们能够降伏烦恼的方法是什么呢?大圆满的方法是,当任何烦恼的妄念生起时,

就直观它的本质,一般的用词是“直观”,但是大圆满的用词叫做“直接将它制伏”,或者“压制这烦恼”。

当下就把它立断,当下就把它制伏,这时是远离各种生妄念好坏及因妄念而担心丶恐惧,或是希求没有妄念,

种种的希求丶恐惧心都没有了,没有任何的担心,无论好坏念头都当下把它制伏。这比喻就像蛇是可以自缚自

解是一样的,不需要依靠另外一种对治法来消除它,在当下心念好坏生起时,自己本身就是对治法,而能将它

制伏。就像是大手印中提到的一个词:“要直观妄念的本质,当你能够直观到妄念的本质,它自然就解脱了”

,意思是一样的。
  (3)赤裸解脱:主要谈到自生智,尤其胜义谛里讲的自生智只有一个,也就是自觉自明的自生智只有一

个,但从世俗谛上来讲,由于各种因缘的聚会,会有八识的出现,也就是眼耳鼻舌身再加上第六意识,第七烦

恼识及第八阿赖耶识或叫藏识,这八识它从哪里出生的呢?它都是依自生智而出生的,当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

时,自然的这八识就能融入丶融摄到自生智,无论当我们的八识显现在善意也好,或者说它本质本性上就是自

生智本质的伫留也好,这向外散逸或向内伫留的这一切都是自生智的一个功德跟力量的显现,这个就是赤裸解

脱。
  (4)边际解脱:是指各种的边际,譬如以时空上来讲是为三时(过去丶现在丶未来)丶十方(东丶南丶

西丶北丶四边四宇丶再加上丶中丶下),这样的一个三时丶十方也好,都只是一个名称,假名安立的一个名称

而已,在我们的自生觉也就是自生智当中,这一切都没有真实存在,都是从它自身当中显现出来的,都是没有

差别的,因此可以说这自生觉丶自生智它是远离了涅盘远离了轮回,它也没有好坏的分别,它也没有任何三时

十方的分别。
  以上就是四种解脱,可以说所有本净的修持都包含在这四种解脱当中。所以我们如是修持本净的行者,不

能只是嘴上说说,而是要真正了解这四种解脱的意思。也不只是解说四种解脱的字义,而是将来真的要依止上

师,次第地依这四种方法来修持的。在之前提到任运当中的四灯及现在本净当中的四解脱,可以说是大圆满修

持当中最主要的修持方法。这里说“圆满本净密意之大力”也就是圆满了四种解脱。在大圆满当中有一种灌顶

的名称叫做觉力的灌顶,觉就是明觉的心,力就是大力,这样一种明觉大力的灌顶,这跟大手印当中谈到的基

位光明,基光明和道光明两者母子光明会合的时候,指示的是同样的,但在大手印中没有觉力灌顶这个词,这

就像在大手印中,在上师教导弟子的时候,每一个众生都具备了基位光明,再透过道光明的指引,就是透过四

种瑜伽,专一丶离戏丶一味跟无修,到达无修位的时候,就可以说圆满证得了自心的那时候,也可以称为觉力

灌顶。跟圆满大力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大手印当中没有觉力灌顶这个词。
  今天各位学到很多跟大圆满有关的词,将来如有可能跟宁玛的大师学习时,他们也会用到同样的词,但是

解释的方法是不同的,这是大圆满中不同的解释的方法。主要的是我们要了解字的内涵意义,就会用这个方法

,如果我们了解知到它的意义跟要点,就算它的名称再有变化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知解。我们要解释字义,因为

它有很多不同的意思,譬如像刚刚谈到的基住或者是本住的俱生智,或是叫做童子宝瓶身,你可能就不了解而

去问上师,上师便会告诉你,其实童子宝瓶身的意思就是基位丶基住丶本住的俱生智,如你本来就对本住俱生

智了解的话,经他再这么引介丶介绍,你就能知道原来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
  “愿令达到四相之究竟”大圆满有这四相的修持,大圆满总是分类分得太多了,要不就是四个,要不就是

三个,最多是三,最多到四,五跟六比较少,所以各位背起来应该比较容易,因为不太多(仁波切笑)。四相是

非常重要,比刚刚讲的那些数字都还重要,这四相指的就是在大手印里谈到的根,见修行果就是指这四个,但

在大圆满里用的字都非常的美丽丶非常的好听的,大圆满里见的部份叫法性现前,修的时候叫证悟增长,行的

时候叫明智如量,果位的时候叫做法遍不可思议相。四相讲的意思就是这个,每个词后面再加上“相”字就是

“法性现前相丶证悟增长相丶明智如量相丶法遍不可思议相”。
  (1)法性现前相:在讲到本净法门时曾讲到四解脱,透过证得四解脱而了知到本净的实质,证得之后我

们就知道一切的好坏丶善恶丶轮涅丶取舍,一切分别其实是我们的心,我们妄念的造作而已,在认知到这点之

后,可以说一切的如来身丶如来语丶如来意丶如来的功德事业,一切不可思议的景象都会显现。也就是当我们

能如法的真实的证知到空性实相时,就能远离一切无为有丶有为无的非异跟减损,各种假名安立的妄念都能了

知到它的空性本质,这在显宗中就讲远离各种增益跟减损,证得了之后,可以说就证得了甚深空性,这个就叫

做法性现前,也就是我们是能亲见到真实的法性丶空性,或者是真实的现前证悟到。

  (2)证悟增长相:当第一个法性现前的修持稳定之后,就能进入到证悟增长。在大圆满的修持方法当中

,帮助我们证悟增长的方法主要的就是圣观,大圆满里指的圣观不是我们一般谈到的圣观,而是当你能直观安

住在自明的智,安住自明的智本觉当中时,这时你就能开发真实的智慧,这个才叫做圣观。这就可以称为圣观

的觉智,能这样认识之後,日常生活中无论我们行住坐卧做任何事情,事实上这一切世俗的行为活动,都不会

干扰妨碍到这最殊胜的圣观的本智跟本觉,所以说一切的行住坐卧,一切的活动都自然的安住在这个圣观的本

觉当中,这在大圆满里也有一个特别的词叫做觉智的循环丶不断的循环丶觉智的循环。也就是圣观的一种智丶

一种觉丶觉智不断的循环让我们的证悟不断的增长之後,我们这个凡夫身就越来越接近,能成就虹光身,这一

切在《密集金刚续》当中它是属於续典中的父续或母续跟无二续的呢?这《密集金刚续》是属於父续中的一个

法典,在这样的经典丶续典当中就谈到了幻身,也谈到了虹光身的修持,那洛六法当中也有谈到幻身的修持,

跟这里提到的证悟增长后所证得的虹光身,这两个虹光身跟幻身的出处都是依靠《密集金刚续》而说出来的方

法,但是幻身跟虹光身并不是同一个方法,要成就虹光身先要知道幻身的修持,也就是如幻身的修持能修的好

,就很容易能成就虹光身,很多时候我们会在经典看到光的明点身,它也如同彩虹般的色彩,所以我们说当证

悟越来越增长的时候,也就离虹光身的成就越来越近,幻相就会慢慢的消失,当这一切的幻相越来越消失的时

候,中阴的智慧就会生起,以上这一部份都是在讲解的四相中的证悟增长相。
  (3)明智如量相:这是属后见修行果当中的“行”的部份,此时应该是已经圆满的证得了虹光身了,在

大圆满有一个用词叫做“光明点的身成熟的话,或者说成熟了光的明点的一个身的时候,就代表成就虹光身”

,当这样的一个光的明点身成熟的时候,按立它一个名字就叫做“明智如量”,这时可以说三身的各种觉受就

生起,这个叫做行。以上所讲的法性现前相丶证悟增长相丶明智如量相也是必须次第地一个依靠一个地来修持

,这三个最后的果位丶成果就是法遍不可思议相。
  (4)法遍不可思议相:法遍在藏文里面的意思是法尽了,也就是除灭殆尽了,一切都完尽,一切都消失

完毕了,这里翻“遍”不知道是不是有翻错?或者是叫法尽,所谓的法尽就是一切都已经完毕清除了,就像密

勒日巴大师说示,从胜义谛上来讲是没有任何幻相的,没有轮涅的幻相,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些?为什么会这么

说呢?因为一切的法都已经安置于消失的净体全部都净除地方中去了,这意思就是法尽了,一切都已经清净消

失殆尽了。不可思议就是远离了二执,我执及法执,这也就是大手印当中的无修了,最后一个果位上指的“法

遍不可思议相”,就是大圆满的行者透过了法性现前丶证悟增长丶明智如量都能次第证悟之後的一个行者,在

大圆满中的形容,比喻就像大明点,也就是一切都在大明点,是一个圆的,包含一切的圆点,平常我们只会看

到一些些亮点,都是小的,但这时是一个大的明点,比喻就如一切的万相一切的显相,它都自性的消失丶自然

的融入消失在这个大的明点当中,即自然的融入在法性跟空性当中,这就是法遍不可思议。
  这个就跟在大手印当中说到的是一样的:“一切轮涅都是从明空界中显现的,除此之外是没有任何其他东

西了”,所以在大圆满中只不过是换一个词,它的形容是说:“一切轮涅万法的显相都在大明点当中清净了”

,这也是说一切的增益丶一切的减损都在这大明点当中自然得到净除,就是说当你能证得这一个大明点的时候

,一切的增益减损它也自然得到消除,这时候对于这大明点是完全没有任何执着,如果你执着了大明点的话,

这是很大的过患,是没有对治法了,就好像龙树菩萨说:“如果一个人对于物质的东西很执着的话,你很容易

帮助他了解,就是告诉他空性法门,就可以对治他对物质的执着,但是如果一个瑜伽行者对空性太执着的时候

,那是很不容易对治,他会产生很大的问题的。”在这所形容的“法遍不可思议相”当中是一点一滴的执着都

没有,这时候所有的觉受都已经究竟圆满了,这时也叫做证得了法身相,这就是达到四相之究竟的意思。
  所以在一些祈请上师或者赞颂上师的偈文当中会这么说,上师他是具备了高深的法性现前相的见解,同时

他也具备了深奥的证悟增长相,而他也具备了明智如量的一切善行为,希望我们发愿能够亲见到丶亲近到这样

一位证得法遍不可思议相的上师。以上这一段就是在祈请无垢光尊者,就是龙钦巴大师。我们要感恩龙钦巴尊

者的恩德,因为他的祈愿文使我们现在可以对大圆满修持大概有个大概了解,如果要再说的话还是可以说很多

的,可能几个月都说不完,仁波切是精要的来讲述就是这些了,这对各位的修持会有所帮助的,以上在这里简

单的介绍。

  之前讲到“愿令达到四相之究竟”,在整个《遥呼上师祈请文》当中谈到非常多的传承,像是大圆满丶大

手印的传承的介绍,或者是萨迦派或者是谈到希解始祖帕当嘎桑杰的传承,对于一些文字来讲,内容上最深的

,讲起来最复杂最广的就是之前讲过的宁玛派这部份。再说是因为有些弟子谈到他不能来听课是否能听CD或录

音带就可以,关于这一点,是可以的,如果从利他的角度来说,有的人听了若是能帮助他是好的,但是从更深

丶另一种角度来讲,像是当年佛陀为了求法吃了非常多丶行了非常大的苦行,之后他三转法轮开始说这些珍贵

的法教,在我们阅读很多佛陀本身的故事中,就谈到他为法在求法的道路上是吃了非常多的苦,之后我们看到

或是谈到在印度的大论师,像龙树菩萨这些大修持者他们为了法甚至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
  另外再提到西藏的四大教派中,这些上师们的传记,会感觉到他们为了法而受的苦,我们是无法想像的,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生活条件那么好,现在我们的传承就是由当时的这些大的班智达丶大成就者将他们全身心的

投入,而流传下来的珍贵法教,仁波切说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具备能够帮助利益别人的真实的力量,但是由于这

些法脉传承的珍贵,所说出来的法更是为了尊重这个法,各位回去只是给没来的人听听这些CD的话,这对法的

珍贵或没有办法保存及受加持的,所以我们说真正传承加持,是要在当面直接的在这里听闻佛法,然后回去修

持,如只是透过CD或录音带来听闻的话,要得到加持是不容易的。所以仁波切的感觉是,真的要尊重这珍贵的

法,还要联想到当时的这些大师们为了求法,他们所流传下来的这些珍贵的法教,回去听听是可以的,但是要

得到加持或者得到利益可能并不是太大,从这方面来讲,还是不要听闻的好。以后如果有机会各位也可以跟随

其他的上师如此的听闻学习也是很好的。
  “无等至尊父子鉴知我(阿底峡师徒)!祈自兜率天众中垂顾。具足空性慈悲之体性,愿令自心生起菩提

心。”
  至尊父子里父指的就是阿底峡尊者,子当中最主要的是仲敦巴尊者,还有一些噶当派的传承祖师们,最主

要的噶当派的父子众要谈到的有三位:阿底峡尊者丶仲敦巴加威确内丶莫若威歇儾。
  “祈自兜率天众中垂顾”的兜率天众是指在噶当派密乘的修持圣众就好像我们噶举传承的皈依境一样,噶

当派的皈依境就叫兜率天众,从此中垂顾大家。
  “具足空性慈悲之体性,愿令自心生起菩提心”菩提心的利益跟形容是什么?就是要具足空性跟慈悲,“

具足空性慈悲之体性”是指它的本质是空性的,它的自性是慈悲的,这里告诉我们,透过空性的证悟可以帮助

我们慈悲的行为及各种利他的行为,而透过各种慈悲利他的行为也能够帮助我们在空性上具有更深的证悟,所

以空性跟慈悲两者是双运的,就如同一只鸟的翅膀,一定要两个翅膀都能具足,这样才能真正的成就佛道,发

起这样殊胜的菩提心,期望在我们自己和众生的心上都能生起。
  “胜成就三祖师鉴知我(马尔巴丶密勒日巴丶冈波巴)!祈自大乐金刚界垂顾。成就殊胜空乐大手印,愿

令觉悟心中妙法身。”

  这里三祖师可以说指的就是噶举派里面最殊胜的三位:马尔巴大师丶密勒日巴大师丶冈波巴大师。
  这里谈到“大乐金刚界”首先要知道,这里谈到大乐金刚界的“境”是指空性,“有境”(即内心之义)意

指大乐。在《时轮金刚续》当中也谈到一个双运叫做诶丶汪,就是(梵文字)诶跟汪双运的法门,诶指的是大空

,汪指的是大乐,所以就要透过“境”跟“有境”了解来形容,诶是指大空也代表外境的“境”,汪是指大乐

代表“有境”,表示我们的心,透过这两者的双运就代表证得了胜妙的空性,所以就称为大乐必空。现在只是

词面上的解释,不是真正实修的解说。续典中分父续丶母续跟不二续,而《时轮金刚续》是同时属于父续跟母

续,是无二的。
  “成就殊胜空乐大手印”这指的是成就了殊胜空乐双运的大手印之后,“愿令觉悟心中妙法身”心中指的

是我们的自心它本身就是法身。
  “世自在噶玛巴鉴知我!祈自调御众生界垂顾。了知一切法非真如幻,愿令外境心识显三身。”“世自在

噶玛巴鉴知我”噶玛巴是三世诸佛事业的总集及观世音菩萨另一称谓是世自在菩萨的化身,所以在这里称世自

在噶玛巴。
  “祈自调御众生界垂顾”调御众生界是观世音菩萨的净土就是布达拉,请您从布达拉界来垂顾我们,得到

了您的垂顾后能加持我们了知一切法非真如幻,一切万法都是没有实质没有真实存在的,如梦如幻一般。如幻

的意思是它只单纯的显相而已,本质上它是没有真实存在的,这就告诉我们不论是轮回或者是涅槃,一切的万

法都是如幻一般的。
  “愿令外境心识显三身”法身丶报身丶化身三身都是同时在我们心中显现,这里谈到外境跟心识,外境一

切显现都是三身的一个游戏变化,心识的显现也都是三身的一个游戏变化,所以说无论外境也好丶心识也好都

不离三身,这两者也是一味一如的。
  “噶举四大八小鉴知我! 祈从自相清净土垂顾。 净除四位之迷妄幻惑(沉醉丶梦幻丶觉醒丶等至四位)

, 愿令达到证悟之彼岸。”
  噶举派主要分为四大八小的传承,四大是:(1)巴龙噶举:由巴龙达玛旺秋所创立的,台湾也有巴龙噶

举。(2)帕竹噶举:就是今天曾提到的故事,列谢帕莫竹巴跟随冈波巴大师的一些对话,有关糌粑证悟的修

持故事,这一位列谢帕莫竹巴,他的名字也叫做多杰雅波,由他传承下来的。(3)噶玛噶举:从第一世大宝

法王一直传承下来到现在的传承,它也被称为冈仓噶举。(4)蔡巴噶举:是由祥珍珠噶这位大师所传承下来

的。他的名字叫做祥,所以叫做喇嘛祥,这位大师的传记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他一生当中都在打仗,但是只要

在战争中被他杀到的人,全部都能往生净土,所以他的传记读起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常常会有弟子来找他:

“请问这位喇嘛祥还在吗?”喇嘛祥弟子回说:“不在,他打仗去了。”他到现在还在打仗,我们听起来会觉

得很奇怪,如果我们去细读他的传记时,会发现真的是很不可思议,真的是一位不可思议的大成就者。
  后面的八小都是由帕竹噶举传下来的:(1)直贡噶举:各位应该曾听过,在台湾有非常多的中心。(2)

达龙噶举:达就是老虎,龙就是地方,可能这个地方有很多老虎。(3)竹巴噶举:这在台湾也很多中心。(4

)雅桑噶举。(5)措铺噶举:措是生气的措,铺就是吹。(6)舒穗噶举:舒就是柏树,舒穗就是很多柏树的

地方。(7)耶巴噶举。(8)麻仓噶举。这八小当中很多传承现在都式微了,这一切的根本都是传自于冈波巴

大师。以上是对四大八小所有的传承祖师的祈请。
  “祈从自相清净土垂顾”净土是没有真实存在的,但是从佛菩萨慈悲的自相,他们清净的慈悲愿中自然显

现出净土,所以这叫自相清净,祈望他们都能从这自相清净的净土中垂顾我们。
  “净除四位之迷妄幻惑, 愿令达到证悟之彼岸”四位就是指四个时段,分为:(1)沉睡的时候:这里的

睡不是普通的睡,而是睡的很沉很深的熟睡,是熟睡地睡到地震都不知道,才叫做熟睡。(2)梦幻的时候:

做梦的时候。(3)觉醒的时候:即醒来的时候。(4)等至的时候:以下的解释明天再讲解。
《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讲解(四下)

作者:桑杰年巴仁波切



--------------------------------------------------------------------------------

  首先要发起菩提心,为了利益无量的众生都能够证得遍知的佛果,因此我们来听闻学习甚深的修持法门,

也就是上师相应法,所以要发起菩提心。
  今天会将讲解四位的部分:
  (1) 沉睡:人在不清净的时候,都具备不清净的脉丶不清净的气丶不清净的明点,但是我们所具有的

脉丶气丶明点,它的本质从清净上来讲,脉就是佛的身,气就是佛的语,明点就是佛的意,但是我们恒常没认

知到这一点,由于不知道脉丶气丶明点三者的本质是什么,因此就产生各种的迷惑,产生各种二元对立的执着

,有能所二执后就产生各种六识的运作,六识的运作当它昏沉融入收摄的时候,这个收摄的状况就叫做沉睡。
  (2) 梦幻:当六识收摄融入到第八阿赖耶识之后,这个六识又会生起各种作用,包括六识本身之外还

有它周围的各种心所产生的各种作用,就称为作梦,就是第二阶段的各种梦境。作梦的情况,就是六识融入到

第八阿赖耶识之后,会生起各种的梦境,作梦跟我们白天所有的显相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当六识融入到

第八阿赖耶识当时,会有一种习气,(习气,就是色受想行识的“行”的部分,行代表是一种利用丶一种力量

的显现丶力量的显用丶启用,就代表说这个时候我们的第六识还有它周围的意识会有各种的习气的一种行的作

用,一种力量显现的作用。)因此产生了各种的梦境。
  (3) 觉醒:六识醒觉过来之后,开始要认识外境了,这就叫做觉醒。
  (4) 等至:在醒觉之后的六识开始认识到外境,每次认识到外境後就会增长一个习气丶一种习惯,这

种习气会不断的增长,就像将钱存入银行还会有利息不断的增长是一样的,习气不断的增长这就是等至位,或

者说等至位指的就是体验丶我们正在感受习气的时。
  在净除了四位之迷妄幻惑之后,就能够达到证悟之彼岸(愿令达到证悟之彼岸),在藏文里证悟之前还加

一个“觉受证悟之彼岸”。觉受是指在证悟之前会生起很多的觉受,当这些觉受都圆满之后丶究竟之后,就能

够达到证悟。所以说是愿令达到觉受跟证悟圆满之彼岸。平时我们都会将觉受跟证悟合着一起说,叫做冷窦或

者叫做觉证,但事实上觉受只是如云一般,是会散失的,真正证悟才是究竟的,所以对一个禅行者来讲,如果

他将觉受当成是证悟时便是一种错误。密勒日巴大师就曾经对于觉受跟证悟两者做了一种比喻:“觉受就如同

是天上的云一般,当这些云散失的时候,真正的天就会显露出来,就是当觉受全部清净圆满之后,证悟就会开

启,而这个如天一般的证悟是不会变的。”
  “尊者萨迦五祖鉴知我! 祈自轮涅无别界垂顾。 圆融清净见修行三者, 愿令步上殊胜秘密道。”
  以上讲述的是萨迦派,在萨迦派里最重要的就是萨迦五祖,就好像在噶举派里面最重要的是马尔巴大师丶

密勒日巴大师跟冈波巴大师一样,萨迦五祖主要是五位祖师,首先三位叫做白衣三袓,再来是红衣二袓。所谓

白衣三袓是指在家居士,红衣二袓是指出家众,是比丘,所穿的是深红色的红衣。白衣三袓是指萨歇估噶尼波

丶滚千梭南颠木丶杰尊展巴阳千。在萨迦派里有个远离四种贪欲的修持口诀,就是经由文殊菩萨亲自传给展巴

阳千大师而流传下来的一个法门,这四种贪执是指:(1)如果执着此生就不是修行者。(2)如果执着轮回就

无法生起出离。(3)如果贪执自利就不是菩提心。(4)只要执着时就不是正见。这就是文殊菩萨亲自传给展

巴阳千大师「远离四种贪欲的一个口诀」。红衣二袓是指萨迦班智达衮噶仰千及萨迦班智达的侄子卓根确迦帕

帕。这位卓根确迦帕帕就是蒙古皇帝的上师,他真实的名字叫做强森估珠蒋千。以上是萨迦五祖的介绍。
  “祈自轮涅无别界垂顾”轮涅无别,在萨迦派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谈到根的轮涅无别丶道的轮涅无别丶及

果的轮涅无别。在经典中对这部分的解释是非常多丶不可思议的,由于时间的关系以后再讲。以上是祈请萨迦

的祖师们,从轮涅无别界中垂顾我们,各位主要须了解“轮涅无别”是在萨迦派最主要的一个见解,而从根道

果三方面是必须透过实修才会真正有帮助的,只是靠介绍是没有太大的帮助。
  “圆融清净见修行三者”要具备清净见丶清净修丶清净行三者。

  “愿令步上殊胜秘密道”愿能够步上最殊胜丶最精要的果乘丶秘密乘的修持。
  “无等香巴噶举鉴知我! 祈自清净之佛土垂顾。如理修习方便解脱法, 愿令获致无学之双运。”
  以下介绍香巴噶举。香巴噶举最早是从土珀大成就者土波那鸠传下来的,这位大师曾经到过印度三次,依

止了印度大约150位的上师,学到了各种共丶不共殊胜的口诀之后回到了西藏,在西藏中部一个叫做“香”的

地方建立了寺院,开始说法带领徒众,后人以这个地方来命名就叫香巴噶举。它最主要的是“五种金法”,此

法当中也包括了根本支分等等的修持,这所有的修持总结来说就是方便及解脱两种法。此处只简单的解释,它

在修持方面包含的要点是非常丰富非常多的。
  “祈自清净之佛土垂顾”从清净的佛土当中垂顾我们。
  “如理修习方便解脱法”方便法就是尼古六法,解脱法就是大手印,从香巴噶举土波那鸠大师传承下来的

解脱法,大手印的部分跟现在一般修的大手印,在解说上有一些不同,如理修习就是认真好好学习。“愿令获

致无学之双运”获致无学之双运就是不舍弃此身,今生就可得到成就。
  “大成就者胜原鉴知我(汤通嘉波,观音法大成就者,铁索吊桥传承祖师)!祈自无为大悲界垂顾。成就

证悟虚幻之禁行(瑜伽士的修行法), 愿令和合心气得自在。”
  这位唐东嘉波也就是胜原尊者,是属香巴噶举传承,他与宗喀巴大师洛桑札巴是同时代的人,一般口头上

都称他叫唐东嘉波,他真实的名字叫做突千曾增加波,当时他在西藏也制造发明了很多药,也造了很多的桥,

他是非常具大恩德的一位上师。
  “祈自无为大悲界垂顾”祈求他以这种没有分别,没有远近的大悲心来眷顾众生。
  “成就证悟虚幻之禁行”证悟虚幻就是了知一切事情,一切万法都是没有真实存在的,禁行就是修持的意

思。
  “愿令和合心气得自在”现在会有这么多身体上的疾病,或者是心理上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气没有

得自在。要让心气合一的方法就是透过那洛六法的修持也就是气脉的修持,“气”是指我们的身体,“心”就

是我们的心,这里比喻“气”就像一匹马,我们的“心”比喻为一个人,一个人骑在一匹马上就可以驾驭这匹

马,同样的要懂得心如何去驾驭我们的气。无论说是透过大手印,或是大圆满的修持都是要让心能生起证悟,

所以要懂得如何驾驭丶如何控制我们的身体,有句话说:“我们的身体需要透过各种的因缘法将它调适,让它

调整好,譬如说透过那洛六法的修持,将身体安住调理好之后,心的证悟就能够开启。”在很多禅修的教本里

特别谈到:“首先身体要坐直丶要挺,当身体直了之后,我们的风息气息才能够顺,气息顺了之后能帮助我们

的心平静,才能利益心的安住。”这也是很多传承祖师大德都谈到:“身直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直丶心就会

顺”所以身心的关联是非常密切的。
  在密乘法教里特别谈到,外在一切三界的种种显相及我们内在的气脉丶还有心这三者是很有关联的,外在

世间的一切及内在的气脉丶还有秘密的心,这外内密三者是无分别的,是一如的。在时轮续里面也谈到:“我

们的身体叫做金刚身,其中是一些坛城的显现。”所以当一位行者心气合一得自在的时候,他便能自然的显现

各种神通,譬如可以飞在天上,或者在水中像鱼一样的游,并不是说只透过持诵一些特殊的咒语你才飞的起来

,能获得神通是透过正法的道上修持来的,成就时,即使你不想要得到神通,也会自然的显现。
  只要是在修持佛道上所做的修持,自然会产生很多的神通,有时刻意想要得到反而得不到。如果在最开始

进入佛门的动机及心念是正确的,自然而然最后就会成就的,就比喻像河流一样,它正确地流向大海的时候,

你甚至不用刻意去努力精进,自然的它会归向到大海当中。密勒日巴大师曾经说:他没有想到要成佛,但是依

靠上师的加持他自然而然的就得到成就了。
  “唯一胜妙佛父鉴知我(帕当巴桑杰—印度大成就者,西藏施身法祖师)!祈自成胜事业界垂顾。传承加

持得入於心中, 愿令生起无方之缘起(无所偏私)。”
  帕当巴桑杰就是胜妙佛父是一位非常殊胜的大师,当我们在读他的传记时会发觉,有时候他的传记读起来

是非常可爱非常好笑,有的时候读了又很感动想哭,有时候又觉得实在不可思议,而他传承下来的法门叫做希

解法或者是叫做息苦法门。
  “祈自成胜事业界垂顾”成胜事业界这个净土是在北方的一个净土,这一句仁波切并不是很清楚,是不是

说帕当巴桑杰就是住在这个北方的成胜事业界净土,这也是有可能的,虽然上师或佛菩萨们很慈悲,只要祈请

他们就会随处出现我们在的地方,不过他还是有他住的地方,譬如就像观世音菩萨是住在布达拉净土,而且他

跟阿弥陀佛就住在极乐世界,这就是说帕当巴桑杰应该也要有一个住的地方是叫成胜事业界。
  “传承加持得入于心中”由帕当巴桑杰传承下来的希解法门的加持,希望能够融入到我们的心中。
  “愿令生起无方之缘起”当能够对缘起证得了自在的时候,就像之前提到,如果身能够得到自在时,心的

证悟就能够生起,出离心的证悟就能够生起,这一段也能如此解释,所谓的无方之缘起指的是无论是轮回涅盘

中一切的万法,都是没有真实存在的,因为它都没有真实存在,所以说它也都是要依靠缘起才能够显现,因为

我们并不了解这个道理,没有办法证得它是缘起丶它是没有真实存在的,所以要透过祈请上师的加持,加持我

们知道万法的实相是什么。所谓的希解法也叫做息苦法,就是平息我们的烦恼,因上来讲是烦恼跟业,果上来

讲是各种苦痛。希解法是一个特殊不共的法门,一般来讲要出离轮回要先消除轮回的因,之後才能消除轮回的

果,但是希解法是直接从果上丶苦上来下手,消除了痛苦之後,自然将因消除。

  “唯一语灯佛母鉴知我(玛姬拉尊玛--帕当巴桑杰大弟子及佛母,施身法大成就祖师)!祈自智慧彼岸界

垂顾。彻底断除我执之骄魔,愿令亲见无我离戏谛。”
  “唯一语灯佛母”是玛姬拉尊妈祖师,就是施身法的祖师,祈求她从智慧彼岸界垂顾我们。有句话说:“

从印度传承到西藏来的法是非常多的,但是从西藏传回印度的佛法只有一个,就是玛姬拉祖师所传下来的这个

法门。”这个修持的法门平时称为“觉”也就是施身法,“觉”的意思就是切断丶斩断的意思,切断丶斩断什

么呢?就是从根本斩断根除我们的我执。对于初学者来讲,刚开始是没有办法直接断除我执,因此要透过方法

来练习,来看到丶要找到我们的我执,通常要到一些比较恐怖可怕地方去练习这个方法,譬如说坟场,或者是

鬼神特别多丶地神特别多的地方,在那里我们会生起恐惧的心,当下看着恐惧的心,或者有各种鬼神也去看,

以此来看着已心。一般我们身体的病痛也好,或者心中各种烦恼也好,都是从我执而生,平时都会以为是被神

怪附体,被神怪伤害丶影响,但事实上这不是真实的,只因为根本俱有我执的时候,自然外在的魔障就会来侵

扰我们。密勒日巴大师传曾经记载个故事,当时有一个很恐怖的鬼来侵扰他,这时候密勒日巴大师马上作各种

的祈请丶向上师祈请丶还作各种的烟供丶火供,希望能把这个鬼马上赶走,赶了半天后来这个鬼就跟他说了:

“其实你知道吗?你心中有一个更大的鬼,比我还大的,在你的心中,这个鬼是什么呢?就是我执,是一种很

细微的还有一种希求跟恐惧的怀疑在,这就是你心中最大的一个鬼,当你除掉你心中最大我执的鬼时,我才走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密勒日巴大师的传记中有很多。
  平时藏人常常有个传统想法,当人生心病的时候,我们就会请喇嘛帮忙修施身法,就是“觉”这个施身法

门,透过这个方法,上师他修持的好,便真正能具备无我的智慧,而才能将无我的智慧开展出来,让所有的鬼

神,周围的一切众生都能开启这样一种心的智慧,最好是令非人常常想:啊!那我就没有机会再作侵扰了。因

为这些人都没有我执,我执都消除了,自然鬼神也不会再侵扰他们了,他们透过这样的一种修持,非人等也愿

意来守护这里或者守护修持施身法的人,这施身法并不是透过方法要将鬼神赶走去除,而是让他们证得无我的

智慧。如不是以此心念,就算我们的鼓摇的再大声,鬼神应该不会怕的。就像在普贤上师言教里提到一个故事

,有一个喇嘛要修施身法,但是他并没有真正证得无我的智慧,还是俱有我执,他到了一个很恐怖的地方去,

他想到:我来到这里要消除掉所有的鬼神,之后他就用力地摇他的鼓,用力地吹他的大腿鼓,非常认真地在修

持,后来突然一下子下雨了,雨水打在他后面的叶子上,他一听吓了一跳以为有鬼出现了,最后的景象就看到

,只剩下那个鼓跟大腿鼓在那里,他已经逃走了,如果真的发生这种事就蛮丢脸了,住在那边的鬼神可能都要

笑翻了。如果我们的修持不知道是为了要向内断除自己的我执,再用力摇鼓跟吹大腿鼓也是没用的。
  “彻底断除我执之骄魔”对于证得了智慧究竟才能断除我执,这是在施身法的法本当中就提到:“对于一

个修持施身法的行者来说,真正的魔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心中的妄念跟烦恼。”也就是当善的念头生起时,不

因此而感到傲慢,坏的念头生起时也不用感到颓废伤心,而是当任何善丶恶念头生起时直观它的本质。“觉”

的修持法门是传承自佛陀二转法轮当中,所开示的智慧波罗密所有的修持跟精要,都包含在施身法当中,刚刚

念这个咒语的修持,在施身法当中就有。因此当我执断除之后,“愿令亲见无我离戏谛”。
  “遍智多波桑杰鉴知我(他空见大师,觉囊派创始者)! 祈自完全净妙界垂顾。 得引一切气止息中脉,

愿令证得无死金刚身。”
  多波桑杰原名叫做谢饶仰升,他是佛陀曾经授记过的大师,也是他空见的大师,就是首创了使用“他空见

”这个词的人。
  “完全净妙”在时轮续当中曾用到的一个词,它就是显空不二的意思,这个词在时轮金刚当中经常用到,

指从时轮的净土里垂顾我们。
  “得引一切气止息中脉”一切气指的是我们的业气,气分为很多种,这里是指业气,是引导丶指引丶得引

一切业气让它止息在的中脉当中。
  “愿令证得无死金刚身”波切(藏文译音)指的是远离了能引跟所引而证得了无死金刚身。这一部份现在不

能多做解释,总而言之,能将业风转为智慧风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得到证悟。
  “尊者救度怙主鉴知我(达拉那他,觉囊派重要祖师,时轮密续的重要作者之一)! 祈自三种使者界垂

顾(无上瑜伽之秘密手印)。无碍步上金刚秘密道, 愿令成就空行之虹身。”
  达拉那他也叫做卓为活公,蒋贡康楚罗卓泰耶最主要的化身也是他的化身,再往前依循,蒋贡康楚罗卓泰

耶的化身也是阿难尊者,同时他也是贝诺扎那的化身,之后再到达赖喇嘛,都是同一个化身。
  “祈自三种使者界垂顾”三种使者是指:透过持咒而能生起的使者丶透过净土而生起的使者丶俱生的使者

。(1)透过持咒而生起的使者:持咒而生起的意思是依生起次第的圆满,在密乘当中谈到生圆二次第的部分

讲的比较细比较多,一般分为凡夫瑜珈行的生圆二次第及非凡夫瑜珈行的生圆二次第,这里指的是凡夫瑜珈行

的生圆二次第,在第一个名为修持生起次第圆满的瑜伽女,就称为透过持咒而生起的使者。(2)透过净土而

生起的使者:即修持圆满次第修持究竟之后的瑜伽女行者。(3)俱生的使者: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是

这个瑜伽女丶修持的女众行者,透过一个光明的修持法门而得到证悟的话,就叫做俱生的使者;第二种说法是

这瑜伽女是透过了修持三种清净,(三种清净的修持法门是从《密集金刚续》传授出来的)。也就是身的清净丶

语的清净丶意的清净,如果他修持三种清净而圆满证悟的话,他也可以叫做俱生使者。各位知道它的名称就可

以了。
  “无碍步上金刚秘密道”一般来讲金刚秘密道就是金刚乘的修持法门,它可以有更深的解释,但是这里指

的就是无碍地步上金刚乘的修持道路。某些部分是不能深谈的,并不是仁波切不想说,而是因为要具备很多的

因缘,譬如说者本身就要具备一些因缘,弟子本身也要具备一些因缘,仁波切讲自己不具有无漏神通,就连有

漏通他都不具备,无法知道弟子的情况,各位弟子也具有不同的根器及情况,很多法门没有办法随意来宣说,

所以最好就是依照经教里记载的哪些是能够对大众讲的,哪些是不能够随便宣说的,照着这样来行持是最稳当

的,随便的开示是不好的,法的珍贵也会散失掉。西藏传统上,密勒日巴大师的道歌都会有口传的,它里面还

有一些更深的口诀丶一些针对特殊行者的口诀,不用说教授了,甚至连口传都不会给。
  透过了能够无碍步上秘密金刚乘之道路之后,“愿令成就空行之虹身”当下今生的血肉之身就能够转变成

为虹光身。这里虹光身的部分之前也提到过了,也就是将我们身体的气脉懂得如何驾驭调理我们的气脉的时候

就能够将身体转变成为虹光身。
  “妙音悲智大力鉴知我(蒋扬钦哲旺波,利美运动领袖)!祈自二智智慧境垂顾(如所有智丶尽所有智)

。 觉醒无知心识之暗钝,愿令开展无上智慧相。”
  这是向蒋扬钦哲旺波来祈请。当时最出名的有三位大师:蒋扬钦哲旺波丶蒋贡康楚罗卓泰耶丶秋吉林巴,

他们三位都是莲花生大士以前曾经授记过的。
  “祈自二智智慧境垂顾”二智是指了知世俗谛的智慧及了知胜义谛的智慧。能够了知世俗谛的智慧是尽所

有智,了知胜义谛的智慧是如所有智。透过从二智智慧境对我们的垂顾,获得加持,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觉醒

无知心识之暗钝”,并且 “愿令开展无上智慧相”,就是能正确的认识到万法的实相。
  “净光化身金刚鉴知我(即持明噶当多杰)! 祈自五色虹光界垂顾。 净除心气明点之障垢, 愿令圆满

童子宝瓶身。”
  “净光化身金刚”是指大圆满的一位上师宁金噶当多杰。
  “五色虹光”就是五种智慧,从五种智慧界中垂顾。
  “净除心气明点之障垢”我们现在具有的是不清净的心气明点,消除障垢之后就转变成清净的身口意,如

果能清净我们的心气明点之后,它就能够转变成清净的佛的身语意。
  “愿令圆满童子宝瓶身”童子宝瓶身是大圆满里的一个用词,就像坛城上的宝瓶一样,如果宝瓶里有个佛

像我们是看不到的,我们要把宝瓶敲碎才能看到里面的佛像,以上是一个比喻,同样地宝瓶比喻的是我们被各

种的烦恼覆障缠绕住了,我们要消除烦恼的覆障,就是把宝瓶敲碎之後,佛身才能显现出来,我们的自心才能

显现出来,自心的俱生智才能够显现出来,这与大手印里谈到的基位光明是一样的,在显宗里就是如来藏,用

词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样的。
  “莲华经密续洲鉴知我(即蒋贡罗泰耶)!祈自乐空不动境垂顾。 佛与佛子之一切密意, 愿令弟子堪能

悉领受。”
  莲华经密续洲是蒋贡康楚罗卓泰耶的另外一个名字。
  “祈自乐空不动境垂顾,乐空不动”大家应该很容易了解,由于各位都已经听过很多遍明空不二丶乐空不

二丶显空不二了,就如持摩尼咒一样,所以应该一听就了解它。而且这种词真的很多,如觉空不二丶显空不二

等等。续部分为行部丶密部丶瑜珈部丶无上瑜珈部,这四部密续所有的修持都需要透过灌顶,灌顶里又分为瓶

灌顶丶秘密灌顶丶智慧灌顶丶文句灌顶,“乐空不动”的证悟是指在四种灌顶里的第三个,就是做智慧灌顶时

,依智慧灌顶而证得的心性,这样的证悟就可以称为证得了乐空不动的证悟,此时候才可以称为乐空不动,其

他的境界都不能以此名之。证得了乐空不动的证悟之后,“佛与佛子之一切密意, 愿令弟子堪能悉领受”。
  “语自在功德海鉴知我(即蒋贡功珠罗卓泰耶)!祈自空智双运界垂顾(法界体性智—了达空性智)。

摧破一切法相之执实, 愿令显境皆堪能入道。”
  “语自在功德海”也是蒋贡康楚罗卓泰耶的一个名号,蒋贡康楚罗卓泰耶拥有外丶内丶密号等等,这个语

自在功德海是他“别解脱传承”的名号。
  “祈自空智双运界垂顾”“映”是指法界,“耶”是指明的部分,也叫做界明双运或空智双运,这证悟就

叫空智双运或者是叫明空不二的证悟,这个词是运用在四灌顶中的第二个秘密灌顶,证得空智双运之后,可以

“摧破一切法相之执实”藏文里面还提到根本丶完全摧破一切法相之执实,当摧破这种一切执着为实的执着之

后,“愿令显境皆堪能入道”一切显相无论是好的丶坏的,或者好吃的丶不好吃的一切善恶丶一切显相都能够

转为道用。“堪能入道”是对每个佛弟子都非常的重要,所以希望都能证悟到这一点。
《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讲解(五)

作者:桑杰年巴仁波切



--------------------------------------------------------------------------------

  我们发起菩提心是为了利益一切的众生,因此来听闻甚深的法要。
  “佛子无边智慧鉴知我(即蒋贡功珠罗卓他耶)!祈自慈悲之自性垂顾。 了知众生皆具恩父母, 愿令堪

能发心修利他。”无边智慧是蒋贡康楚罗卓泰耶仁波切受菩萨戒的名字。“祈自慈悲之自性垂顾。了知众生皆

具恩父母,愿令堪能发心修利他。”这不只是口上的说词而已,而是要能真的去行持利他。
  “莲华游戏自在鉴知我(即蒋贡功珠罗卓泰耶)!祈自大乐净光界垂顾。度脱五毒转化为五智, 愿令摧

毁取舍二执着。”
  “莲华游戏自在”是蒋贡康楚罗卓泰耶仁波切密乘戒受戒的名字。
  “祈自大乐净光界垂顾”之大乐是金刚乘里的用词,净光是显宗里用的名词,就是从大乐净光界垂顾。
  “度脱五毒转化为五智”当我们在不净的时候是具有五毒的(贪瞋痴慢嫉),如能证悟到,将五毒能转变

为清净时,它的自性就是五种智慧,所以它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在清净或不清净时分为五毒跟五智,愚痴

自解就是法界体性智,瞋心自解就成为大圆镜智,欲望自解就是妙观察智,傲慢自解就成为平等性智,嫉妒自

解就成为成所作智,自解就是自然地自己解脱的意思,但不会用断除,不会说断除愚痴成为法界体性智,所以

这里用“度脱五毒”也就是解脱五毒或是自解五毒转化成为五智。
  “愿令摧毁取舍二执着”舍就是舍掉,舍掉我们的烦恼丶断除我们的烦恼,取就是得到,得到智慧,我们

也要舍弃这断除烦恼得到智慧的执着。
  “二教永固卍洲鉴知我(亦即蒋贡功珠罗卓泰耶)! 祈自轮涅平等界垂顾。 心续生起真实之虔敬, 愿

令证悟解脱俱时增。”
  “二教永固卍洲” 是指蒋贡康楚罗卓泰耶,这在莲师的伏藏中曾提到的名字。
  “祈自轮涅平等界垂顾”我们会分别轮回跟涅槃是两个东西,但是从胜义谛丶究竟谛上来讲轮涅是平等的

,所以说为“轮涅平等界垂顾”。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证得轮涅是平等,就也没有办法真正证悟解脱,所以真正

轮回的本质就是涅槃,涅槃的本质也是轮回,这两者是平等的,由于我们有二元对立的执着,二种存在所以没

有办法证知到这一点。“心续生起真实之虔敬,愿令证悟解脱俱时增”证悟跟解脱这两者是同时生起的,也就

是证悟万法实相的同时,就解脱了,不会有另外时候再解脱的。
  “具恩根本上师鉴知我!祈自头顶大乐轮垂顾。亲晤自明法身真面目, 愿令一生即能圆成佛。”
  “具恩根本上师,祈自头顶大乐轮垂顾” 在金刚乘谈到五轮,头顶是大乐轮,喉部是受用轮,心间是法

轮,脐间是变化轮,秘密处是持乐轮或者叫护乐轮,这是我们身体的五个脉轮,在轮脉的修持方法当中,透过

四喜跟四空的证悟后,最后到达头顶大乐轮时,就成就了,所以平时我们都祈请并观想上师跟我们不分离,就

是指在头顶大乐轮的地方跟我们不分离,而且我们都还祈请在自己还没有证悟之前,希望上师永远都伫留在我

们头顶的大乐轮。
  “亲晤自明法身真面目”说是自明或自证慧也好丶自明智慧或者可以称为法身,指的都是这个我们本来就

具备丶具有的真面目,但是如果我们不依靠上师的教授,不依靠上师的口诀带领,是没有办法知道我们本具的

本质,这个本具的本质也无法真的开显出来,所以在透过上师的带领和教授学习之後,就能亲悟自明法身的真

面目。
  “愿令一生即能圆成佛”在证得了我们自明的法身真面目时,不需要舍弃此生的色身,我们就可以即身成

佛。
  以上是第一部份。是透过这样的祈请,祈请认识到上师们三门身口意的功德是什么。第二部份是悲切呼求

,将我们心里所有的感受,所有的苦乐,一切的心念,自己的问题丶自己的一切都向上师说出来。前一部份重

要的已经讲过了,后面悲切呼求第二段开始,重要部分会做一些解释,但其他因为都很白话,中文的意思已经

很清楚了,仁波切就不多做解释了。
悲切呼求
  “嗟呼!同我一般恶业有情众,无始以来长转轮回中。尚需历尽无边之痛苦, 刹那厌离亦未曾生起。 上

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生起甚深之出离。” 这一段里面是告诉我们,生起出离心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来说,自己跟一般所有的恶业有情众都还在轮回当中不断的流转,受各种之苦痛,将来还是要不断地流转

跟受苦,原因是我们没有生起出离心,所以在这里要祈请上师加持我们生起出离心。
  “已得暇满人生竟虚度,此生无义所作常散逸,懒于承担大利解脱行,无异从财宝洲空手回。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成就具义之人生。”第二段是祈请上师加持我们今生过有意义的生活,成就具义的人

生。这一段简要的意思是,我们已经得到了这样暇满的人生,但是总在做着一些贪瞋痴没有意义的事情,并且

对于解脱行也不想去行践,就像去财宝的大洲但是却空手而回,所以祈请上师加持我们此生能过得有意义。
  “人生在世无人能不死,如今一一陆续赴黄泉;我亦不免迅速将逝去,腐心却做长久住世计。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 加持无暇故而减营计。(人生短促,无暇虚掷,故应减少世俗的计划,好好修习佛法)

”第三段是要思维无常。这一段在告诉我们,人生在世,每一个人出生之后都必定会死亡的,而且就像周围可

以看到丶接触到的譬如亲友也好,很多人都已经过世,而且是一个一个接一个都陆续赴黄泉,想到自己,也是

很快就会死去的,总是会遇到的,但是我们却没有真正开始来面对死亡,“腐心却做长久住世计”腐心就是非

常顽固,而且完全无明愚痴的心,不了知无常,还在做一些长久计划的事情,因此祈请上师加持我们能够观死

无常。
  “心所爱悦亲友纷离去,悭吝所集财物任人享。珍爱之身随後亦舍弃,中阴神识无知转轮回。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了悟一切皆枉然。”第四部份是告诉我们一切都没有真实的,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心所爱悦亲友”最主要就是指我们的父母丶一切亲朋好友都会纷纷死亡离去,还有我们悭吝所集的财物在死亡

那一刻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再享用它,任凭别人去享受,珍爱之身随后亦舍弃,就连我们最珍爱喜爱的身体,

最后也要舍弃,剩下来的就是神识在中阴时,无知地不断轮转,因此祈请上师鉴知我们,加持今生令生起一切

都没有实质存在的了悟。这一句是告诉我们不要太执着世间的一切事情,譬如说名声丶财富等等。在竹巴噶举

有一位大师的道歌里面也提到,他做了个比喻:“我们对于各种世间的事情要具有一种心,就是有也好,没有

也好,要以平等心来对待,这种心的感觉就好像有一只鹿跑到旷野当中去了,就是这只鹿跑到旷野当中,我们

不用担心它会不会吃掉我们的稻米,因为那是在旷野,但如果说这只鹿到田地去,它可能就会去吃那些草及谷

子,就好像鹿到了旷野,对于我们有也好,没有也好,那只鹿在那里也好,不在那里也好,是没有关系的,这

是第一个要具有的想法。再来,对于各种的财物有也好,没有也好,要以平等心来对待它,第二步之后才能进

一步说,我不需要这些财富,这样的财富跟世间的事情是没有不同的。”以上是心与之对待的一种次第。
  “可怖无明暗钝迎于前,炽盛凶猛业风逐于后;可憎阎罗使者扑又挞,难忍恶道之苦需历尝。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度脱恶趣之深渊。”第五段祈请加持我们度脱恶趣之深渊。这段在说明我们死亡的时

候,可说是可怖的,无明暗钝等在我们前面,在我们死亡之後就进入了中阴,这时我们是不由自主的,由於过

去生所造的各种恶业,如同业风一般地会追逐着我们,如果投生到恶道里如地狱,可憎的阎罗使者会鞭打我们

,或者是追逐我们等等,各种难忍恶道的苦我们都必须要去尝受,历尝它,因此祈请上师加持我们度脱这样恶

趣的深渊。
  “己恶如山但于心中藏,他恶如芥竟毁谤宣扬。无啥功德却自骄贤善,假行者名而只行非法。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平息私心与骄慢。”第六段是加持平息私心与骄慢。生起功德丶积聚功德最大的障碍

就是我们的私心跟骄慢心,无论什么事情总是要消除我们的私心与骄慢,才能够真正开展功德。“己恶如山但

于心中藏”自己的恶是如山那么的多,但是我们都没有去面对它反而把它藏起来,而在观看别人的时候,别人

的一点点小错误丶像芝麻那么一点点小的恶,我们就觉得它是非常的大,而且到处去毁谤宣扬,自己如山一般

的恶总是不知去面对它丶去看它,反而将它藏起来。“无啥功德却自骄贤善”自己没有具备任何证悟或学问上

的功德,但是自己却非常的骄傲自以为贤善,“假行者名”有这个行者的名称却做着非佛法的行为,这一切为

什么会变成这样?都因为我们有了私心跟骄慢心,所以祈请上师加持我们断除平息私心与骄慢。
  在修心的教法当中提到修心的时候需要依靠两个证人,一个是他人,一个是自己。外在的一个证人丶观看

者是不可靠不实在的,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的是自己的证人,依靠别人的观察最多看得到的,是我们的身体上的

行为,或者我们语上的一些语言,别人是没有办法了知我们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如果我们是靠矫饰着身体的

一些行为未必是非常好,但是真正内心是怎么样,靠外在是没有办法看到的,靠别人是无法观看清楚的,这时

第二个证人就是自己,自己才能够真正看到自己的心,我们的动机是不是跟法相应,自己的心是不是真的在法

上,这个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在这个教法当中,修心的教法当中提到最好的证人就是自己,这个教法也是从噶

当派修心的教法里传下来的。
  “固有祸根我执魔住心,一切心念烦恼增长因,一切行为皆具不善果,于解脱道丝毫不趋进。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断除我执之根柢。”第七段是要断除我执之根柢。这里谈到的执着可说是我执造成自

他不快乐的原因,而且是真正造成世间上,一切众生痛苦的原因就是我执,如果说这个我执伫留丶隐藏在我们

心中时,在生起任何的念头时,除了烦恼之外不会再有任何善的念头了,所以让我们的一切心念,都变成是烦

恼增长的这个原因是怎么样形成的呢?就是因为我执在,当我们的心丶各种的念头丶动机都是烦恼妄念的时候

,自然我们身口的行为也是不清净的,因此当在修持很多善业时,譬如身体可做很多的善行,言语可以有各种

善的言论,心念上可以有各种善的念想等等,但如果我们没有真的断除我执的话,有了我执,再依靠我执生起

各种的念头都是烦恼,这样后产生的一切行为都会是烦恼都是苦的,所以在我们没有真正完全断除我执之前,

一切的行为不用说想完全证得解脱,甚至是一点点解脱都很难达到的,如果一位行者真的想要修行,真的想要

得到解脱,第一个我们要面对的,就是断除我们的我执,如果不断除我执,我们是没有办法真正得到解脱的,

所以我们要祈请上师,加持我们要能断除我执。
《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讲解(六)

作者:桑杰年巴仁波切




--------------------------------------------------------------------------------
  首先我们要发起菩提心,为了遍虚空一切的众生都能够成就圆满的佛果,因此我们来听闻甚深的遥呼上师

的法教。

  “些许毁誉即生忧喜心,些许恶言即失忍辱甲;见无助者不生慈悲心,临布施境却为悭吝缚。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心续得与法合一。”第八段是希望能与法合一。如果有人诋毁我们时,我们就对他不

欢喜,当有人赞誉我们时,我们可能对他就会生喜爱的心,别人一点点恶言相向的时候,我们就失去忍辱的铠

甲,见到这些痛苦无助的人,我们也生不起慈悲心,面临布施境的对象譬如说见到穷困丶贫困的乞丐我们又被

自己的悭吝所缠捆住,因此祈请上师慈悲加持我们,让这些问题都能够清除,而让自心能与法合一。

  “无实轮回却执为有实,为衣食故舍究竟意乐,生活资具贪得而无厌,非真如幻之法欺自心。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舍弃贪着此世心。”第九段是加持我们舍弃贪着此世的心。“无实轮回却执为有实”

是说本来轮回是没有真实存在的,但我们却不知道这点而执着它是实有的。“为衣食故舍究竟意乐”是指我们

为了今生这短暂的衣食而舍弃了来世究竟的快乐。“生活资具贪得而无厌”就是生活的一些条件丶资具丶东西

都已经足够了,但我们还是得不到满足,“非真如幻之法欺自心”就是自心对于外在的一些色声香味触等等都

非常的执着,对于各种的色只要是好看的我们就生起贪着,不好看的就生起了瞋恨,同样的香味也好,各种的

声音也好,我们都会生起这种贪着,可以说被这些如幻的法欺骗了,因此祈请上师加持我们让我们对此生不要

有贪着心。

  “微细身心苦恼亦不忍, 趋于恶趣仍顽强无惧。 因果不爽历历而现前, 不修善业徒增罪恶状。 上师鉴

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生起信仰业力心。”第十段是祈请加持我们,生起信仰业力的信心。“微细身心

苦恼亦不忍”在今生里我们一点点的痛苦都是非常难以忍受的,如果我们造了恶业一定会投生到恶趣的,会受

非常多的苦,但是我们似乎对这点不在乎,也完全不感到害怕,非常的顽强,还始终在造作各种会投生恶趣的

业因。虽然说因果不爽,善有善报丶恶有恶报,大家非常的清楚也都知道,但还是不修善业还是在造作非常多

的罪业,如果我们想得到恶趣的苦是那么的痛苦时,比起今生的苦实在是算不了什么,因此为了要消除真正来

世的这些大苦,唯一的办法就是消除这种苦的因,就是消除恶业,而消除恶业唯一的办法就是修持佛法。所以

祈请上师鉴知加持我们,让我们对业果的道理能够正确的丶不颠倒的认识它。

  “瞋敌爱亲之心常生起,于取舍境迷惑似愚痴。如法行时昏沉而无力,非法行时聪明而机敏。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摧伏烦恼与怨敌。”第十一段是说,在证得遍知佛果想要得到解脱,道路上最大的障

碍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烦恼,祈请上师加持摧伏烦恼。无论是敌人也好,我们的亲人也好,他们都是众生,

都是一样的众生,但为什么会有分别呢?因为我们各自心中有贪心丶瞋心的时候,就分别出我们的亲人跟敌人

。“于取舍境迷惑似愚痴”,取就是要修持的善心,舍是要断除的恶心,止恶行善的道理及方法我们都不懂,

愚痴的状态就如同在黑暗中一般,“如法行时昏沉而无力”如法行时即在我们禅修时,或在听闻佛法时或在做

任何的善行时,却想要睡觉,而在“非法行时聪明而机敏,”“非法行时”是在做一般世间事情时,却变的非

常的聪明丶精明,精神也非常的好,也不想睡觉,这一切怎么会发生的呢?原因都是因为烦恼,所以祈请上师

加持能帮助我们催伏烦恼。

  所以当我们真的消除了瞋敌爱亲的时候,真正就进入到大乘,原来所有众生曾经都是我们的父母,如果我

们是以大乘的佛法自称,但还有分别瞋敌爱亲心的话,那就不算是大乘法,真正在大乘法中为了要断除这种执

着的心,所以要修持菩提心。如果我们称自己是大乘的行者,修持一些大乘的口诀,做一些大乘的禅修,但是

修越久反而还是分别这是我的亲人,这是敌人,有这种分别心的话我们就不算是大乘行者。不论是我们不喜欢

的敌人,或是喜欢的亲人,都是我们的念头产生的丶分别心所生的,他们都没有实质的存在,亲爱喜欢的人也

是我们的妄念所生,不喜欢的人也是我们的妄念所生,了解这点之后,贪心的境跟瞋恨的境也就随着消失了,

所以说要消除瞋敌爱亲的心,便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透过菩提心要知道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现在

已经在修持大乘菩萨道的行者,是不能再有这种亲疏的分别心了,第二个方法是透过空性的禅修,直观我们所

谓的敌人他到底在哪里?亲人他在哪里?或者说执着敌人的这种瞋恨心它的根本在哪里?执着亲人的贪爱心它

到底在哪里?这样去找的时候会发现找不到,要知道瞋恨贪心的本质都不是真实存在的,由于贪心跟瞋恨心它

的根本是就是愚痴,所以了知万法的实相就能真正断除愚痴,透过这两个方法,自然就消除我们的贪心跟瞋心



  “外表俨然清净行者相,于自内心却与法相违;如毒蛇般烦恼藏于心,遇缘即露行者之罪迹。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自己能调伏自心。”第十二段是希望自己能调伏自己的心。第一句从外表看起来的各

种动作丶表情丶行为似乎都像是一个清净的行者,但是反观自己内心的时候却发觉自己的贪心,贪着亲人的心

还有瞋恨敌人的心是那么强烈,这是与法相违的,第三句“如毒蛇般烦恼藏于心”外表看起来像是一个清净的

行者相,但是一遇到违缘的时候,毒蛇般的烦恼就倾巢而出了,譬如觉得自己都应该没有瞋心了,都消除了,

但是常常遇到或突然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就知道原来自己的瞋心还在,如果我们能够不被各种的外境所影响

,遇到违缘时心能够不动的话,这才叫做真正的稳定了,要面对消除自心的烦恼,除了自己之外是不能够靠其

他任何的人。

  “自身过恶自己不察知,持行者相行种种非法;烦恼不善之业常薰习,善心一再滋生一再斫。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自己照见己过失。”第十三段是祈请让自己能够知道自己的过失。

  “自身过恶自己不察知”我们大部分都是这样,一想到过失的时候绝对不会是自己,而马上会说这是别人

的错,大部分的人都是这么想的。这就是说通常我们都不知道这一切的问题,其实都是自己的瞋心贪心所引起

的,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平常都以世间的一种想法,想到出现问题都是他人,因为是别人先做错后,才会有我

们的错,同样地都不清楚一切问题的根源是源于自己的烦恼丶贪心跟瞋心而起。“自身过恶”的“过恶”指的

就是自己心中的烦恼,如果一个人的过恶自己都没有办法察觉的时候,别人要告诉他或者要发觉都是不容易的

。像是身体上的行为或是言语上的一些恶语,别人是很容易察觉的,但是在自己心中,如瞋恨心丶习气丶烦恼

,除了自己之外是不容易丶不能依靠别人发现了解的。

  第二句“持行者相行种种非法”我们现在都接受了皈依,不只是受皈依戒,也可能在修持一些皈依的行持

,或者受持了菩萨戒,发起菩提心,进入了大乘的法教,也做一些六度的行持,但事实上不管我们得到了大乘

或小乘行者的名相丶名号,已拥有的一个名称,但真正在反观反省自己的行持跟作为时会发觉,很多时候还是

在害他丶欺骗丶或者想到自己能获得到的利益,关心别人的心是很少的,这种的情况及行持还是属于多的部份

,真正完全要利他的心是没有的,以上就是“持行者相行种种非法”的意思。“烦恼不善之业常薰习”,是说

从无始以来,各种的烦恼跟习气是非常重的,好像只是短短的几天丶几个星期丶几个月去做一件事情都会让我

们养成一种习惯,而说烦恼跟习气是那么的重,是因为无始以来我们就不断地在薰习。不用说过去,就在此生

来说,我们还是不断地在薰习,不断的在增长我们的瞋心,增长我们的贪心,各种的烦恼,将来要断除它是不

容易的。

  因此善心才会一再滋生又一再地消失,平常有的时候我们想要修持菩提心,一个小时修的还不错,之后就

不见了,或者有时想要禅修空性,或者修持四无量心等等,念完一分钟后来什么都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就

因为我们过去的烦恼,不善的业力是非常强的,它造成了我们生起善心的很多障碍。我们可以看看自己,譬如

要禅修时,修一下就发觉脚痛了丶背痛了再来就不修了,或者读经时,读一读眼睛痛了就休息一下,但是我们

去看电影或者去逛街的时候,怎么看怎么逛眼睛跟脚永远不会痛,这也可以知道我们烦恼的力量是有多强,这

是为什么?这就是一种习气。

  因为我们的身心都已经有一种不好的习惯,自然会觉得这个是舒服的,那个是不好的,但突然来了一个新

的习惯,譬如要禅修的时候会发觉身体就开始反抗了,这不是我们的习惯,事实上这就可以知道我们的烦恼力

量有多强。以上这一段就是告诉我们要反省,看看原来自己的烦恼自己的习气是那么的重,因此现在就要将它

断除。我们称自己是一个修行者,是一个修持的行者,是一个佛弟子,我们也知道要断除烦恼,断除贪瞋痴,

要清楚这也是不容易的,譬如今天我们做的觉得还不错,然而明天又开始生起同样的问题,可能第二天第三天

又会好一点,之后过几天又会生起同样的问题。总之,我们要不断去面对,而且会发觉是很难消除很难面对它

的,更难的是要根除它,从根本上把它消除,这就了解我们从无始以来的烦恼跟习气是这么的强。

  “逝者如斯死亡日益近,日复一日自心益顽强;依止上师虔诚次第减,兄弟仁爱悲悯逐渐薄。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调伏自心之难驯。”第十四段加持我们调伏自心不好的习气。第一句在告诉我们每一

天我们都越来越接近死亡,我们说一日不如一日,每一小时,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都在接近死亡,我们

也知道要透过修持才能面对这些,但却发觉每一天下来我们的贪心瞋心却越来越顽强,烦恼也是越来越强烈。

“依止上师虔诚次第减”这里的上师是譬如传给我们大手印教授的上师,我们会发觉刚开始会有信心视他如佛

,但是日复一日我们的虔敬心就会慢慢的减少,对于上师的虔诚心我们要仿造如帝洛巴丶那洛巴,马尔巴等大

师的修持方式。以上是表诠我们的虔敬心,不能是我们心情好时才对上师有虔敬心,突然上师的表情一下子不

一样了,或者说了不如己意的一句话时,我们就变了,或者虔敬心就减少了,而生起了邪见,这就不是真实的

虔敬心。“兄弟仁爱悲悯逐渐薄”这是以密乘的修持者来说,我们跟随同一位上师等于是在同一个坛城当中,

所有的行者都像是亲兄弟姊妹一样,但是这样的心却越来越薄弱,因此祈请上师希望您能知道也请您能慈悲的

眷顾我们,让我们这种不好丶坏的习气能够消除。

  “虽已皈依发心与祈请,虔敬慈悲未自心底生;只依文字修法与行善,行持僵化无法深心信。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所作皆趋入佛法。”第十五段祈请加持我们身口意,所有的一切都能符合佛法。“虽

已皈依发心与祈请”我们都在修皈依,但很多时候大都是遇到了紧急困难丶或者身心不舒服丶或者经济上突然

有问题的时候,才会想到赶快到佛堂去吧!去礼拜丶点灯丶去烧一柱香丶去修一些皈依,在很开心的情况下就

什么都忘了,也不拜了,也不点香,也不念皈依了。如果是这样的行持就代表还不是一种真实的皈依,同样发

菩提心也是如此,有时我们见到一些好的人就觉得自己很有菩提心丶菩萨心,但是一遇到自己讨厌丶不喜欢的

,就觉得还是用石头用棍子来丢他打他好了,那个人找了我们很多麻烦,在我还没有办法想到要怎么报复之前

连觉都睡不好,这就不是真实的发菩提心了。“虽已皈依发心与祈请”但一遇到违缘的时候又没有办法做到,

这就不是真实的。所以说“虔敬慈悲未自心底生”虽然我们皈依丶发心丶祈请等都会念,但真正虔诚的慈悲心

完全没有生起,所以只是口上说是不行的。

  噶当派的一些大师就曾谈到:“什么叫做法?什么又不是法呢?所谓的法指的是这个方法能对治消除我们

的烦恼跟我执,能有效地来对治,这就可以叫做佛法丶正法;相反的,不能消除我们的烦恼消除我执,就不是

佛法。”宗喀巴大师曾经说过:“他翻遍了所有经续的典籍,最后得到一个结论是,所有的任何一个词丶一个

句子,没有一个不是在告诉我们要降伏我执的方法,连一个最简单的字母嘎当也好,它也是在讲一个降伏我执

的方法,”这个就是噶当派的修持传承,宗喀巴大师就是这个传承的。“行持僵化无法深心信”表面外相上看

起来是在修皈依,是在修发心,但是这只是一个僵化的举止而已,他真正内心没有办法生起大的信心跟虔诚心

。所以最后一句说“加持所作皆趋入佛法”就是无论是大的丶小的丶多的丶少的,各种的善行,希望这一切都

能趋入佛法。

  “一切痛苦源于求已乐,经云以利他心而成佛。发殊胜心却深藏私欲,利他附带成就害他行。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堪能自他相换行。”第十六段最殊胜丶最究竟的修持菩提心的方法,就是自他交换的

方法,这也是修心的教法。所有的苦痛是从哪里出生的呢?都是由我执,一种说“我想要得到丶我要什么”的

心而产生的,而最殊胜的佛陀,是最清净的丶最究竟的佛陀是为什么会成就的呢?就是因为他具备了利他的心

。虽然知道所有的苦都是由我执而出生,最究竟的快乐,如佛一般的行持是由利他的心而能够产生,虽然我们

都知道,我们也可能开始皈依发心,但是我们却还在造作害他的事情。“发殊胜心却深藏私欲”嘴上在诵发菩

提心,开始发心,但却心中还藏着各种私欲,“利他附带成就害他行”不用提到要利他,所有的行为几乎都是

在伤害别人,了解以上的心念造作我们就要祈请上师加持我们,“加持堪能自他相换行”自他相换就是将一切

众生的苦,一切的苦因一切的恶业,都领受过来自己承担,再将自己的快乐及快乐的因,所有的善业,所有三

世一切时所积聚的善业都要回向给一切的众生,这样的一个修持也不只是嘴上说说或是文字上记载而已,而是

要真正的去行持,这个方法才是修心的教法。

  “上师即佛却执为凡夫,开示深教恩德旋遗忘。若己所愿不逐即退心,怀疑师行而为邪见蔽。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增长虔敬勿退失。”第十七段希望加持我们的虔敬心不要退失。虽然上师的本质就是

佛,外相是示现为一个凡夫身,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一点而执着以为上师就是这样一个凡夫。尤其在密乘当中,

我们说上师如佛,透过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心才能够得到加持,如果我们不认识不知道这一点,就算再多的时间

也得不到上师的加持。“开示深教恩德旋遗忘”上师以他的大的慈悲心,不断的教导我们告诉我们一些深奥的

修持方法,但我们却很容易就忘记了。“若己所愿不逐即退心”有一些不符合自己意思的时候,还会对上师生

起不满。“怀疑师行而为邪见蔽”上师会依据弟子根器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行为事件,但由于我们心不清净

以凡夫的想法,所以怀疑上师的行为并且生起各种的邪见,这时候我们便会丧失净观,以上是告诉自己,希望

自己要发愿在未成佛之前,无论上师指引或行持任何的示现及各种的行为,都是为了要利益帮助无量的众生。

  问:想成就虹光身,是不是有两个方法,一个是从立断顿超大圆满,另一个是从三使者也可以达到?两者

成就的虹光身是否都一样?

  答:之前提到的是大圆满法成就虹光身,还有那洛六法成就幻身,问题是说最后幻身是不是能够证得虹光

身?两个方法最后证得的都是一样的。

  问:如何能够生起真实无造作的慈悲心?

  答:需要次第来修,要透过观想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而且要思维他们的恩德跟我们今生的父母的恩

德是一样的,次第地生起菩提心,也就是要次第慢慢地练习的。在之前仁波切曾谈到以七重因果的教授来生起

菩提心,就是这一个。
《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讲解(七)

作者:桑杰年巴仁波切



--------------------------------------------------------------------------------

  首先我们要发起菩提心,就是为了遍虚空一切的众生都能够成就圆满的佛果,因此我们来听闻甚深的遥呼

上师的法教。

  “自心即佛但不识自性,妄念即法身竟不了悟,任运即真性而难保任,自然即本性却不相信。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解脱自明自性地。”第十八段祈求加持让我们证得自明的智慧。

  “自心即佛但不识失性”自心无始以来就是清净的佛性,但由于我们的迷惑幻相所以没有认识到。

  “妄念即法身竟不了悟”这里的妄念可以是善的妄念丶恶的妄念等等,这一切的善恶妄念都是法身的一种

游戏变化,一种利用显现而已,但是我们却不认识这一点。这就是在金刚总持祈愿文当中提到说“妄念本质(

体性)即法身”的意思,可以说一切轮涅一切显相都是融入在法身的境界当中,一切的妄念同样也都是法身的

一个显现。

  “任运即真性而难保任”任何时候不管是好的念头生起,我们不要存有期待希求的心,各种坏的念头生起

,不感到恐惧而远离得失心,而没有任何造作丶任运的,这样就是我们的真性,就是无造作的心即是我们的真

性。但这种真性难保任,如果这样的一个任运不造作的真性我们懂得保任的话,这就是自然的本性,但由于我

们不知道如何去保任守护这样任运不造作的真性,所以我们不相信这就是自然的本性。香巴噶举的祖师土波南

杰大师在大手印的教法当中提到:“形容这念心它是太好了,太善了,太精进了,我们反而不能认识到它;就

算认识到了,也觉这个心真是太容易了;但是因为太容易我们反而不相信了。”如何懂得保任这念心,这是很

容易的,不是太困难,但因为它是太容易不困难反而令人不相信它。所以能怎么做呢?第一步是了知自心就是

佛,第二步了知妄念就是法身的一种游戏的变换显现。第三步了知任运不造作的心就是我们的真性,第四步是

了知不造作的真性能够保任它的时候,这个就是我们自然的本性。

  再讲的更细一点,第一句“自心即佛但不识失性”在将来我们要证得果位上的佛,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帮

助我们证得未来果位上的佛?其实就是现在的叫做基位本质的佛已经具备了,就是我们平常的这念心,它可能

有非常多的妄念丶非常的杂乱丶非常的散乱的这念心,它就是我们基位的佛,就是要依靠它才有能力成就最殊

胜最究竟的佛果,除了这一念散乱的心之外,是没有任何其他的方法丶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证得未来果位上的

佛。

  “妄念即法身”是告诉一切其实都是我们自心所造作出来的,所谓一切的善业也好,恶业也好,其实只是

自己的心,分别出这是善这是恶,其实善念恶念的本质都是法身,这一切都是法身的一种游戏,一种力量的显

现,一种变化出来而已。比喻来说就好像大海跟大海上的波浪是一样的,大海像是我们的心,波浪就是我们各

种的妄念,这一切的妄念在波浪起伏之后,最后都还是要消失融入于大海,但是它还会遇上不同的因缘,碰上

他缘的时候波浪就又形成了,但波浪不是另外一个东西,它还是跟大海的本质是一样的。同样地像冰,冰为什

么会成为冰?冰的本质其实是水,遇到缘的时候它才会成为冰的,同样的,我们无造作的这念心本来就是清净

的,如果能够知道妄念的一切显现,本质都是法身的时候,我们就会证悟了一些。这样一个平时不造作任运的

心,事实上平时偶尔都会有显现的,就像密勒日巴大师在他很多的道歌里面都提到:“这念清净不造作的心偶

尔会显现,我们偶尔会有这种不造作的心,但是它出现的时间太短,这就是个问题,它太短了致使我们没有认

识到它。”

  因此各种二元执着的心,当它平息下来的时候,它会回到心的一个本性丶自性,这是一种无造作自然的状

态,这个就是我们要得到的,也就是我们常说心要静下来,但还是起各种的烦恼,对于瑜珈修持的人来说,他

也认知到一切烦恼的本质是清净的,但刚开始没有办法直接认识到这一点,所以重点是要找回心的平静而已。

“任运即真性而难保任”事实上,不管平时我们的烦恼再多丶心再乱,这一念任运不造作的真性,随时它都是

恒常在的,但是我们没有知到它,为什么呢?没有看到它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烦恼的力量太强,串习的

力量太强的时候,这种任运即真性的心,能去发觉它的力量又太弱,这是一个原因,所以我们很难保任。第二

个原因是任运不造作的真性清净心,生起的时候非常的短暂,因此我们不容易发觉它,对于一个瑜珈行者来说

,他的修持就是能够了知到它,将这个清净不造作的心将它保任,将它的时间拉长保持它,这就是最好的修持

,最好的修心方法。在一些大手印的教法当中曾提到曾相同的提示:“第一丶一切的显相太诱惑人了,如各种

外在的显相,各种的色法,对我们有美丑的影响,譬如声音也会诱惑我们,去喜欢它还是讨厌它等等,一切的

显相太会骗人了。第二、我们的觉性跟正念太容易被骗了,就以我们的觉性比喻来讲,就好像站在树枝上的一

只鸟,我们可以看到树枝上的鸟是不会停留太久的,它一下子就飞走了,这个就是我们的觉性,它的觉醒是很

短暂的,原因是外在的显相太诱惑人了。”

  所以一般大圆满或大手印的教法中,特别提到一句话“禅修时就是要保持觉性”。保持觉性不代表就是眼

睛睁的大大的,或者是身体坐的直直的,保持觉性就是任何时候会去接触到各种外在的色声香味触丶各种的境

而生起妄念时,我们都能够直观到妄念的本质,而知道妄念本质的实相是什么,这时候就叫做保持觉性。透过

这样不断地看我们的妄念,不断的练习之后,慢慢地我们会做到当妄念生起时,觉性也同时俱生,这时就是叫

做真正得到了保任。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个阶段要开始练习要保持觉性,透过看妄念的方法来保持我们的觉

性,当我们的觉性能非常的稳定丶自主的时候,接下来就能自然而然,一切的显现都是自性的显现,对此就了

然于心了。如果我们懂得保任这念心丶保持这个觉性时,慢慢的我们就可以了知心的本质而安住了。

  “加持解脱自明自性地”当这样的一种自明——自己的觉性丶明性,当它刹那生起的时候,对于初学者来

说要做的,就是要掌握并保持这个觉性,掌握到这个自明的觉性。

  “死亡必来不堪心忆持,正法实益不堪如理修(一定有益),业果真谛不如理取舍(绝对真实),念知必

要不依而散逸(禅修之正念与正知,是必要的)。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记取无散之正念。”为

什么我们心不能精进?就是对死亡没有真正的警惕,能够思维死亡的人是很少的,本段便是要我们随时保持正

念跟觉性。佛陀曾经说一切的念想及思维,思维无常是最殊胜的;在一切的脚印当中,大象的脚印是最殊胜的

。所以无常是我们进入佛门最重要的一个助缘,一个友伴;在正行修持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助缘;当最后究竟

证得佛果的时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助缘。无常是前中后任何时段都非常重要的一个修持。在噶当派的传承当

中记载:“能够忆念思维无常是所有口诀当中的精要。”由于我们不常思维无常丶忆念无常,所以常常会说还

是明天再修,下个星期再修,或者说我明年再修好了,这样是不行的,因为到底是明年先来?还是死亡先来呢

?谁都不知道的。如果能常忆持死亡时,真正修持法的力量才会生起。一位竹巴噶举的大成就者柯仓巴大师曾

经说过:“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死亡的话,我就开开心心的住着过日子就好了,但是就因为有死亡让我总是觉

得很的不安,觉得不想伫留。”很多很多噶当派的大师就只修持观死无常而得到成就。所以当时马尔巴大师在

教导密勒日巴大师最重要的一个法门就是无常幻化的表徵,马尔巴大师对密勒日巴大师说:“你回家去,当你

回到家你就会了解,你就会遇到这个无常幻化的善知识。”指的是当他回到家以后,一切的房子都毁坏了,经

书也被虫蛀了,一切的衣服等等也都毁坏了,透过这就了解这一切都是无常幻化,这一些都是善知识。“正法

实益不堪如理修”正法实益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但是我们却偏偏不知道如何去好好修持它。“业果真谛不如理

取舍”我们都知道业果是真实不虚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我们却还不知道如何去取舍。“念知必要不

依而散逸”我们也知道在修学佛法时,一定要具备正念跟正知,念知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还是无法真正去依

止它而总是散乱的,所以希望上师加持我们保持无散的正念。

  “前世恶业故生此浊世,往昔所作一切皆苦因。恶友皆为罪恶之覆影,信乐无义之言疏善行。上师鉴知我

!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堪能精进於佛法。”“前世恶业故生此浊世”由于过去所造的恶业今生投生于浊世。

  “往昔所作一切皆苦因”而过去所做的一切偏偏都是恶业,所以今生得到的一切都是苦。“恶友皆为罪恶

之覆影”在今生当中我们的朋友是很多,但偏偏都是增长我们烦恼,让我们生起烦恼的恶友而已。“信乐无义

之言疏善行”一生当中总是在做一些恶业的事情,烦恼的事情,都没有时间好好来闻思修,所以在今生得到这

暇满人身的时候,祈请上师加持让我们能够精进于佛法。

  “起初发心佛法别无他,末了果报轮回恶道因。解脱果为不善霜所摧,我等过恶难驯毁终的(终极目标,

即究竟意乐—希求佛法,解脱轮回之目标)。上师鉴知我!祈以慈悲极垂顾!加持度至正法之彼岸。”第二十

一段是发愿希望我们能够于佛法修持圆满。在刚开始我们是发了善心,但是在最后所成就的只有轮回恶道的因

,一切解脱的善果可以说都被不善的霜所摧毁掉了,等于说我们最终的目的丶要解脱的目的都被毁掉了,像我

这样过恶难驯的众生祈请上师加持我。

  “生起甚深出离祈加持”希望加持我们生起出离心。

  “无暇故减营谋祈加持”说修持要在当下行践不能再等以后,现在就要积极起修。

  “内心忆念死亡祈加持”我们心中随时都要忆念着死亡。

  “生起业之信仰祈加持”要相信业果。

  “修行道上无碍祈加持”祈愿我们在修持道上,外内密的障碍都消除。

  “修行堪能精进祈加持”希望加持我们能够如同密勒日巴大师般的精进修持。

  “恶缘取之入道祈加持”修持道上总是有很多恶缘,但是我们要将这些恶缘转入法道,转入菩提道,在修

行道上总不会永远是开心,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当遇到这些困难逆缘的问题时,我们要将它转为道伴来修

持。

  “堪能对治自心祈加持”任何时候各种的对治法,譬如菩提心的法门,空性的禅修,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在

心中不断的自主的坚定来修持它。

  “生起真实虔敬祈加持”生起一念真实无造作的虔敬心。

  “亲晤真理自性祈加持”希望透过上师的加持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心的本性。

  “觉醒心中自明祈加持”这一念自明自己的自然觉性,是我们本来就具备的,再透过上师的加持能够帮助

这觉性从我们的心中觉醒起来。

  “彻底断除妄境祈加持”妄境不是去斩断或是消除,而是希望认识它的本质才能证得妄境,彻底断除妄境

祈加持,断除妄境或者根除妄境的意思,就是了知妄境是没有真实存在的。

  “一生即能成佛祈加持”当我们能够彻底断除妄境的时候,就能够一生当中成佛。如果真的能够做到断除

妄境的话,就算我们不想成佛也没办法。

  “至诚祈请尊贵上师宝”要向上师祈请,同时带着恭敬虔诚心来做祈请。

  “悲切呼求具恩之法王”所有的众生都是被各种的覆障烦恼间接的缠附着,被各种的苦痛直接的伤害着,

所以要是悲切的来呼求上师。

  “自身不堪非尊无所依”无论任何情况,是好的丶还是坏的,任何时候,我们唯一的皈依就只有上师您。

因为所有一切的三宝三根本,本尊丶护法丶一切的圣众的本质就是我们的上师,除了上师之外没有另外其他任

何的一个护法跟本尊了,了知这一点之后,我们就知道除了上师之外我们是无所依的。

  “师心我心合一无别祈加持”胜义的上师,就是上师自性的本质及我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在法界体性当中

,上师一切身口意的本质,跟我们的心都是合而为一的。这一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上师的心在另一边,我们的

心在这一边,要把两个合而为一,不是如此意思。这个意思最主要是从万法实相的本质上来说的,也就是我们

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最圆满清净的胜义上师。胜义上师指的就是我们的自心本性,所以这句话就是如果认得了

自心本性的时候,我们的心自然就可以跟上师的心是合而为一。

  以上是两天课程讲解的《遥呼上师祈请文》。这两天的课程教授是仁波切第一次授课,各位在这两天的课

程当中,都做了很多的笔记,仁波切希望各位回去都能多阅读之外,也多去思维它的意思,也能透过唱颂来修

持它,对于各位的修持,仁波切相信依靠祈请上师的加持力,绝对有帮助,仁波切真实的相信。各位回去后,

任何的时候都要精进地来修持,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是听闻佛法及阅读还不够,因为闻思修三个方面最重要的

是实修的部分,能透过我们真诚地随时向上师祈请,这时候就会有一种力量帮助我们,以前对法不了解的地方

,都能得到了解,这就是一种加持。


页首
 用户资料  
 
显示帖子 :  排序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当前时区为 UTC + 8 小时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没有注册用户 和 1 位游客


不能 在这个版面发表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回复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编辑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删除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提交附件

查找:
前往 :  
cron
POWERED_BY
简体中文语系由 PHPBB中文翻译小组 维护制作